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宗氏动态

上海彭渡村,一个在明代就有了的古村落,与彭氏家族有何渊源?
  •         上海彭渡村,一个在明代就有了的古村落,与彭氏家族有何渊源?


    在闵行马桥镇有一处颇具古朴风情的江南古村——彭渡村传统村落(也叫作荷巷桥传统村落),其区域面积为16.6公顷,被国家住建部列入全国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彭渡村地处闵行西南角,东至昆阳路,南靠黄浦江,西至姚泾与松江区交界,北至江川路沿线,约 3 平方公里在彭渡村 10 组有一条距今 300 余年的老街荷巷桥,连接同心村。老街周围有5 条小溪,这是早期的村民为防黄浦江水害而挖的五条排灌河,老街状如荷花, 又因街口有一石拱桥,后人就称为荷巷桥。
    荷巷桥村落整体风貌特征为“曲水弧街,线性布局”,水系连通性和自然弯曲度好,乡村聚落随河就势,形成带状的聚落群体,宅前屋后零星点缀着一些林地和菜园,传统民居为白墙灰瓦坡屋顶,具有独特的江南水乡特色。

    在这里,有古老斑驳的砖墙,有带着历史印记的金氏宗祠、同心村金家住宅、顾言故居、金庆章故居,以及多处历史建筑。同时,该地区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马桥手狮舞、马桥沪剧演唱、马桥豆腐干、皮影戏、彭渡山间民歌等。

    从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马桥镇彭渡村应在明代就有了。其名也是从那时而得的,距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
    1992 年 7 月,原韩仓村并入彭渡, 组成了现在的彭渡村。共有 17 个村民小组。韩仓村是八仙传说中韩湘子成仙得道的地方,在明代也出过名门望族龚家。彭渡村村民姓氏较杂,目前以高姓、吴姓、奚姓为多,但彭渡之地名却与人口较少的彭氏家庭有密切关系。
    在明代时,彭氏族人在黄浦江边义设手摇船对江摆渡口,人称彭家渡,简称彭渡(即为今日之“彭渡村)。对岸为浦南巨潮港口,因此又称“巨潮渡
    20 世纪 30 年代,原上海县塘湾乡(今属吴泾镇)彭召棠(1888~ 1950,字荫乔)纂修《彭氏宗谱》,经考证,称始迁祖是彭汝器(名琏,以字行,祖籍江西安福(今属吉安市)。元末迁徙来沪,定居在黄浦江北岸彭溪(又称何溪),子孙聚族。嘉庆《松江府志》称, 彭汝器“在彭溪建笔议轩”,为“手评《宋史》之所”。元末明初名士贝琼(1314~1379,字廷臣,号清江)为其撰《笔议轩记》。明永乐二年(1404),彭汝器赴京应试,考中二甲第八名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曾跟随朱棣北征,预修《明太祖实录》,并著有《扈从稿》二卷、《五云稿》二卷、《彭修撰先生诗集》五卷。


    彭氏子孙除留在彭渡村外,分支有俞塘、塘湾等地。十八保二十六图塘湾彭氏为其后裔。因迭遭兵燹,谱牒沦亡, 彭召棠根据俞塘一支世系,列表成谱。


    如今还在的位于塘湾老镇三新街 78 号的彭家花园就是彭召棠于 1934 年建成的。彭召棠在 1921 年与当地名中医丁竟成等创办保婴会,1924 年 7 月起任乡董,1928 年 5 月任塘湾行政局局长,1933 年起任上海县第二区区长。毕生乐于公益,尤对地方教育事业倾注心血,深得民心。1949 年,上海解放,彭家花园收归公有, 先后成为乡政府办公楼,乡文化站用房, 建筑物保存完好。2012 年 6 月 6 日,被列入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近年修缮一新,作吴泾镇公安派出所用房。


    资料来源:《【阅马桥】第二期:彭渡,一个在明代就有了的村落》(彭仁 撰稿)

    《【看懂上海】大城古村,侬去过伐》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