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族谱编修

浅谈赣东北彭氏之起源
  •                    浅谈赣东北彭氏之起源  


      彭姓迁徙江南一带始于何人,又肇于何年?现今世人大多认为始于唐时构云公。09年的吉安彭氏会讯(第一期)42页就曾刊登江西一世祖为唐构云公,对此我不敢苟同。至少在唐之前的三国时期,我彭氏就已在赣鄱大地(主要是古饶州)繁衍生息。本文浅谈一己之见,敬请方家指正。 

     

    一、历史悠久,区域重镇,秦汉先民的安身之所。

    春秋时期,江西大部地域属楚国,楚王在今赣东北地区即已设番邑。据《史记》载:“楚昭王十二年(公元前504年),吴取番,楚恐,去郢徙鄀”。春秋时代的番邑十分广袤,不但囊括了今赣东北全境,还包括皖南、皖西南的部分地区。  

      关于公元前504年“吴伐楚取番”这一江西历史界认为中原史籍最早提及江西地名,而定“番”为“江西最早的县邑”。中国江西网发布的《江西:崛起的红土地》载:春秋后期到战国初期,江西地区出现了番、艾(治今修水县龙岗坪)二邑,分别位于赣东北和赣西北地区,当时这两个邑属于吴国。至于江西中部和南部地区,大致属于楚国,所以有“吴头楚尾”之说。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江西境内设有番县(治今鄱阳县)、庐陵(治今泰和县)、余汗(治今余干县)、新淦(治今樟树市)、安平(治今安福县)等五县。其中赣东北地区置有两县:番县、余汗。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1年),析九江郡(治今安徽寿县)置豫章郡,江西大部属豫章郡(治今南昌市)辖。江西境内设有一郡十八县。    

    汉建安九年(公元210年),析豫章郡置鄱阳郡,辖:鄱阳(辖今鄱阳、景德镇市区、浮梁)、余干(辖今余干、万年、余江、贵溪、鹰潭市区等)、鄡阳(辖今都昌)、彭泽(辖今彭泽、湖口)、历陵(辖今德安)、柴桑(辖今九江市区)、上饶(辖今上饶市区、上饶县)、葛阳(辖今弋阳、横峰等)、乐安(今乐平、德兴等)等九县。郡境辖今赣东北的上饶、景德镇、鹰潭及九江四市。鄱阳县为郡治之所,此时的鄱阳乃赣东北之中心,人口繁盛,贸易繁荣,是先民们理想的徙居之所。    

    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析江州置吴州,辖鄱阳郡,州郡同治鄱阳县。南朝梁光大二年(公元568年),罢州建置,撤消吴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鄱阳郡为饶州,因富饶之州而得名。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饶州为鄱阳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改鄱阳郡为饶州。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饶州为饶州路。元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改饶州路为饶州府。清仍为饶州府。    自秦汉以来,鄱阳县一直是赣东北的中心重镇,是郡、州、路、府治之所。中原的汉族先民们在历次南迁中,相继落籍鄱阳,与赣鄱大地的百越先民,交融相处,休戚与共,并经历史的洗礼与融合,百越先民的后裔已融入到汉族之中。并以鄱阳为中心,向四周迁徙传播。    

    二、跋山涉水,渡江南迁,中原先民的避难之所    

    东汉以来,由于战火纷起、灾害频繁,大量北方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各地。在南迁的潮流之中,其中就有我彭氏先祖——六世祖(以越公为一世祖,后同)阅公(字思阖)。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阅公由淮阳迁今徽州御林桥。七世祖欲公(字体畧号文华)自徽州御林桥迁鄱阳利阳镇承庆坊。八世祖政公(讳抗字璧岩号素泉)于东汉光武二年(公元26年)佐征赤眉有功,封金吾行军司马。政公卒葬利阳镇彭家尖(今赣东北彭氏家谱中均载有其墓葬图)。   

     古城利阳,现名丽阳,当时地处鄱阳县东北境,是古饶州水路进入安徽的必经路之一。利阳镇上接安徽,下连鄱阳郡治鄱阳镇,其交通十分便利,是昌江边上的重镇,元末名将于光曾在此筑城抗敌。我七世祖欲公甚爱之,卜地而居,在此繁衍生息。 

       

    三、以山为势,彭氏先祖占山为王。  

      三国时,东吴占有江西,值此乱时,我彭氏先祖聚集宗族、宗党或乡人共居,形成大小规模不一的乡里共同体组织,他们自我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婚丧等地方性事务,将政治、司法、礼仪等揉掺于一个整体。史学家称之为山越,正史则称之山贼。曾极大地影响到江南及孙吴政权的政治、经济、军事政策。经孙权数次大规模征发,我彭氏部族组织逐渐瓦解。  

     据《三国志•吴书》不完全统计,东吴境内的人数最多的为山越组织者为彭姓,共4人(应为5人,其中3人为鄱阳人,1人为南昌人,还有1人为钱塘人)。次为吴姓,共3人。2人的有祖、张、李、王、黄、洪、陈7姓;另有植姓兄弟叔侄3人,余23姓为23人,共计49人33姓。    即:  

    1、(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秋,鄱阳有山贼彭虎等聚党数万,使将军董袭讨之。袭身长八尺,武力绝人,声发若雷,贼帅望旗散走。  

      鄱阳贼彭虎等众数万人,袭与凌统、步骘、蒋钦各别分讨。袭所向辄破,虎等望见旌旗,便散走,旬日尽平,拜威越校尉,迁偏将军。(《董袭•本传》)  

    2、(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豫章东部民彭材、李玉、王海等起为贼乱,众万余人。齐讨平之,诛其首恶,余皆降服。拣其精健为兵,次为县户)(《贺齐传》)  

    3、钱唐大帅彭式等蚁聚为寇,以鲂为钱唐侯相,旬月之间,斩式首及其支党,迁丹杨西部都尉。(三国志卷六0《周鲂传》)  

    4、(黄武四年即公元225年)冬十二月,鄱阳贼彭绮自称将军,攻没诸县,众数万人。六年春正月,诸将获彭绮。(三国志卷四七《孙权传》)    黄武中,“鄱阳大帅彭绮作乱,攻没属城,乃以鲂为鄱阳太守,与胡综戮力攻讨,遂生禽绮,送诣武昌,加昭义校尉。”(三国志卷六0《周鲂传》)  

    5、嘉禾五年(公元236年)春,铸大钱,一当五百...自十月不雨,至于夏。冬十月,彗星见于东方。鄱阳贼彭旦等为乱。  

      嘉禾六年春,二月,陆逊讨彭旦等,其年,皆破之。冬十月,遣卫将军全综袭六安,不克。诸葛恪平山越事毕,北屯庐江。(三国志卷四七《孙权传》)  

      这些彭姓先祖或为生活所迫,或有鸿鹄之志,揭竿而起,割剧一方。虽都以失败而告终,但说明此时在鄱阳(赣东北),彭姓为当地一大姓,彭姓先民在赣鄱大地已广为播迁繁衍。“可以断定,这个彭姓就是当地首屈一指的豪强大姓。他们组织武装,和孙氏势力对杭,完全是为了保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摘自1987年04期《文史哲》中的袁刚《孙吴鄱阳郡宗民暴动及其性质》)   

      据鄱阳县雷氏家谱载:“以我雷氏自周秦以来世居鄱阳,与吴、陶、彭为四大古姓”。其中,雷姓始迁祖雷震于西周初年因兴周灭纣有功受封豫章侯,公元前976年前后始迁于豫章(治今南昌),卒后葬于鄱阳,子孙遂居于鄱阳。吴姓始迁祖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任番县第一任县令吴芮。陶姓至少在东吴扬武将军陶丹(其子为东晋大臣陶侃)时就居于鄱阳。我彭氏为鄱阳四大古姓之一,迁居于鄱阳实为东汉初年。  

     

    四、休养生息,东汉彭氏血脉传绪至今。   

     自七世祖欲公(字体畧号文华)由徽州御林桥迁鄱阳利阳镇承庆坊,彭氏血脉一直在赣鄱大地传绪。十世祖黻公自利阳迁武夷溪,十二世祖记德公(讳彚)归居利阳,十二世祖记行公(讳翼)因功封宜春侯,其次子悬公(讳绍宗)宦居之。  

      现在居于赣东北的彭氏,大多为构云公之后,且多为宋状元汝砺公之后,但有一彭氏支系并非构云公后裔,此乃东汉彭氏世居利阳之余脉。 

     

      据余江县彭氏家谱载,余江县锦江镇白马滩村世系为:梦鳞—适—宗助—骐—言书—祯(亦作正)—立文—鸿—拱—永—思文—汝相—伐—渊祖—永年—兴宗(由鄱之利阳迁云锦市中心彭家巷即今余江县锦江镇)—公非—潮—智亮(与弟智光同居余江城南大塾里,是为余江县西彭)—棠华—裕沅(迁居余江县锦江镇洗马滩村)。   

     另外,据安徽宗亲撰文,安徽省岳西县和平乡“宝善堂”世系为:宏礼—奭—梦麟—士适—宗砺(赣东北彭氏宗谱作“宗励”,宗助之兄)—麒—言书—正—立文—鸿—拱—泳—思文(闻)—汝相—代(赣东北彭氏宗谱中代为伐之伯父汝登所生)—渊祖—永年—兴作(名上宜)——高一、高二、高三。  

     

      以上两支彭姓并非梦鲤公(讳琳字构云)之后裔,乃梦鳞公(讳瑁字彤云,构云公之堂兄)之后裔,此乃东汉利阳彭氏之余脉。这两支可能是同一支系,有待考证。  

      据赣东北彭氏家谱载,梦麟公传至兴字辈共有三支,其中至鸿公均为单传,即:梦鳞—适—宗助—骐—言书—祯—立文—鸿。鸿生两子,长子拱,传至兴字辈有两支,一支为:鸿—拱—永—思文—汝登—代—渊宗—逢年—兴代—公治—滨。

    另一支为:鸿—拱—永—思文—汝相—伐—渊祖—永年—兴宗—公非—潮,此即余江县白马滩之直系祖先。鸿之次子挺,传至兴字辈只有一支,即:鸿—挺—求—思武—汝元—弋—渊明—妙年—兴礼—公文—瀚。 

      综上所述,自东汉以来,赣东北大地上就早已有彭氏先祖的足迹。他们或世居,或迁入,在此生活劳作,传绪至今,虽然是血脉仅存,但足以说明赣东北彭氏历史之悠久,远非唐宋时才涉足此地,赣东北彭氏(欲公)实乃江西彭氏之肇始,利阳承庆坊亦是赣彭的开基地。  

                                

          2013年10月彭忠祥撰于江西鄱阳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