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族谱编修

迁自鄱阳瓦屑坝的安徽彭氏
  •                                               迁自鄱阳瓦屑坝的安徽彭氏

                                                                               鄱阳县昌洲乡中心学校  彭忠祥


         安徽彭氏宗亲联谊会称,安徽是彭氏家族人口较为集中的中国中部省份,据七届世彭大会统计,全世界目前彭氏人口约780万。安徽目前彭氏人口约70多万,约占全世界彭氏人口的十分之一。安徽彭氏中以合肥市(约20万)、安庆市(约15万)居多数,其余巢湖市(约5万)、六安市(约5万)、阜阳市(约4万)、宿州市(约3万)、蚌埠市(约3万)、芜湖市(约3万)、滁州市(约 3万)、毫州市(约3万)、淮南市(约2万)、宣城市(约2万)、池州市(约2万)、淮北市(约1万)、铜陵市(约 1万)、马鞍山市(约1万)、黄山市(约l万)等十五市共约占二分之一。

        探寻安徽彭氏源流,主要有来自江西的鄱阳派和宜春派。其中来自鄱阳瓦屑坝的有:

        安徽宿松彭氏:宿松彭姓人口有近6000人,主要分布在许岭、复兴、程岭、洲头等乡镇,始迁祖为千一、千二、千三、千四等四个支系,均于元末(1367年)江西鄱阳瓦霄坝迁宿松。彭千一,名岐山,字夭作,迁松后初居大杜溪;彭千二,迁松后初居百步畈;彭千三,迁松后初居小杜溪;彭千四,名鼎,字兴作,迁松后初居小孤。《彭氏宗谱》首修于清康熙五年(1666),至2007年第十次修谱。郡望为陇西郡,堂号为好古堂。(摘自《宿松宗姓》)

        安徽太湖彭氏:太湖彭氏即源自江西鄱阳。彭构云第十三世孙彭福一,名戣,字公才,号衍畴,生于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有三个儿子:魁三、魁五、魁七。魁三居祖地,魁五迁潜山,彭魁七,字魁廷,号次卿,……宋末,赵圣带领八姓弟子迁居太湖南乡两角山(今属宿松)。这八姓姓弟子就是太湖的八姓始祖。随后,彭魁七的儿子彭教安也自鄱阳迁居两角山,其孙彭普富则迁居棋盘石彭家大湾,立户曰彭富。彭富的后裔又分迁到彭家新湾、双庙湖湾、彭家小湾……等地,现居太湖人口约500人。彭魁三有两子,千一和千二。千二迁隆湖,千一名云,字岐山,号天作,因元兵变,自鄱阳迁居宿松杜溪。后千一将祖父、祖母、父亲、母亲遗骸移葬杜溪。千一生子富一、富二、富三、富四和富五。富一、富二仍居宿松,富五迁湖广。富三的两个儿子祚允和祚永迁太湖黄界河。富四的次子迁潜山,长子祚远迁居太湖上罗溪。此后,祚允、祚永和祚远的子孙又分迁泗水港……等地,现居太湖人口约800人。……郡望为陇西郡,堂号为述信堂。(摘自《太湖百家姓》)后据安徽太湖彭从发宗亲补充资料:富三--祚允,祚永。祚允--国泰--德仁--邦政--世忠(太湖黄界河),世信(迁合肥);祚永长子国祯--德齐--邦庆(迁望江),次子国祥--德伯(太湖天华尖)德昆(太湖河西畈)德季(潜山合良畈)。富四--祚远,祚延。祚远长子荣一(迁潜山彭家岭),次子椿一(长友才留太湖彭家岭,即笔者彭从发故里;次友清迁潜山夹竹河(今属岳西)。)祚延自宿松迁潜山。

        安徽合肥彭氏:合肥陇西郡信古堂。渡江始祖千一公(彭祖笫122代传人)。肥南始祖宗孔、宗孟、宗颜(彭祖笫129代传人)于公元1450年从太湖彭家冲迁来合肥南乡,于公元1836年(清道光十五年)第一次编修家谱,……1868年(清同治六年)二修家谱,1918年(民国七年)三修家谱。2006年秋,四修家谱。(摘自乜车河彭氏宗亲网上资料)

        安徽六安东溪彭云筼支系:彭梦鲤十二代孙彭汝砺后裔由江西迁居徽州婺源,元朝至正十四年(1354年),义军四起,天下大乱,鄱阳湖地处战乱中心,彭公才家族纷纷向外地迁徙(见附表)。彭汝砺六世孙彭公才世居徽州婺源,彭公才长孙彭云筼,字源,廪生。元初,彭云筼奉元朝廷之命,于徽州婺源水口岭督办团练,抗击农民起义军,后战死殉国,其蒋氏、褚氏二位夫人自杀殉夫。可能是为了躲避明王朝对敌国臣子后代的追杀,彭云筼之子贵一、贵二,先由婺源迁至瓦屑坝彭家坊,再迁桐城县,至正十四年甲午(1354年),又由桐城迁居六安东溪。后裔迁居霍山县、舒城县、岳西县头陀石盆、黄尾等地。彭云筼一支号称“述古堂”。(摘自《岳西县彭氏文化》)

        安徽岳西巍岭乡彭氏:彭云一次子彭盛二,彭盛二长孙景颜,颜生仕仁,仁生和,和生春一,春一生三子:友才、友清、友富。明朝,彭春一携子迁居太湖县,友才、友清定居太湖;第三子友富由太湖县迁回潜山县,定居夹竹河(今岳西县巍岭乡,彭友富葬于主簿原边胡子湾)。清朝乾隆十七年,彭友富裔孙创修“彭氏光裕堂族谱”。彭友富后裔约4000人,分布于霍山县东流河、潜山县后冲、岳西县姚家河、主簿原、石关乡等地。清末,彭万年、彭万支由夹竹河徙居主簿原,彭万年居黄金山;彭万支居马坳、彭湾。(摘自《摘自岳西县彭氏文化》)

    附表:彭公才家族迁徙表(安徽六安东溪彭氏谱载)

    公才(居婺源)

    湘(生五子)

    云筼

     

    云一,名节,字千二

    瓦屑坝彭家坊迁桐城

    云二,名完,字千一

    迁宿松

    云三

    云四

    贵一贵二

    盛一盛二盛三

    富一富二道明道达

    道通


    迁六安东溪

    迁桐城



    迁汉阳


    盛一迁居麻山

    盛二迁居塔桥

    盛三迁居练潭

    富一迁黄山太平县

    道明生子大光

    未传


    后裔迁居霍

    山县、舒城 

    县、岳西县

    头陀石盆、

    黄尾等地。

    盛二生庆和庆和生法通生五子:

    景颜生仕仁,仁生和,孙迁夹竹河、

    景缘生仕夷迁桐、

    景善生仕启居青草塥、

    景良生仕友迁安庆、

    景初生仕齐迁潜山。

    大光子欲棠(欲安)

    迁安庆总镇,其八子分迁

    江西汾田桐城太湖安庆

    潜山彭岭天堂上清石台

     




        以上资料记载虽然有一些不大一致,有说彭公才生三子(太湖谱载生子三:魁三、魁五、魁七),也有说彭公才生一子(六安东溪和岳西巍岭谱载生子湘)的。有说彭千一兄弟四人的(宿松谱为千一至千四),也有说彭千一兄弟两人的(太湖谱载魁三公生子二:千一、千二)的,更有说彭千一兄弟五人的(六安东溪和岳西巍岭谱载湘公生子五:云筼、云一(字千二)、云二(字千一)、云三、云四)。但我们发现其始迁祖都追溯彭公才,且是由鄱阳瓦屑坝迁往安徽宿松,然后其子辈、孙辈陆续迁往安徽合肥、安庆各地的。

        出现一些差异,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宋末元初及元末明初的移民浪潮中,基本上都是举家甚至举族迁徙的,在漫漫的迁徙途中,因风餐露宿,缺衣少粮,一旦偶遇风寒又根本无医治条件,途中陆续会有不少人因疾病或其他原因死去的,只有部分人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移民先辈们思念故土,也为了其后裔不忘故土,通过口口相传,告诉自己的子孙,他们来自古老的饶州,来自鄱阳瓦屑坝(或碗西坝)。经过长达三百多年的口头传承,直到清康熙五年(1666)移民后裔才首修彭氏宗谱,记忆中不免有些差错,或已经记不清世系而附在别的支系上,但他们念念不忘的是他们的根在鄱阳瓦屑坝。据安徽的彭氏宗亲介绍,千三、千四的后裔就是因为记不清自己的始迁祖名字而只知自己来自鄱阳瓦屑坝,因而根据太湖开基祖为千一而杜撰上去的。

        而查阅我鄱阳各支彭氏谱牒,均载有:“公才,字能一,生子一:湘;湘,讳震字大鸣,生子四:云风、云彩、云腾、云露”,与安徽谱共同点较多,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安徽谱牒所记载的真实性。且鄱阳县古县渡镇中心村委会直书王彭村谱牒明确记载:“千七之长子:万一,名钏,迁宿松宝溪(编者注:应为窦溪,即今杜溪)。千七之幼子:万五,名镐,迁居龙湖(编者注:即宿松龙湖,即今宿松县佐坝乡、千岭乡,龙湖水流经佐坝、千岭两岸,千岭在东叫上岸,佐坝在西叫下岸)。这与安徽之谱如此吻合,进一步证实安徽合肥、安庆彭氏迁自鄱阳瓦屑坝。

        几百年前,江西鄱阳的彭姓先祖们背井离乡,一路跋山涉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逐波踏浪,来到安徽宿松,尔后又陆续迁往太湖、潜山、霍山、岳西、桐城、合肥等地,他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将此做为自己赖依生存之地,成为自己新的故乡。如今他们的后裔已广迁于江淮大地,早已将昔日荒芜之地建设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富饶之地。

        “风雨正开棠棣枝,尘埃复隔老莱农。南北分人心欲碎,不共频望白云飞。”赣皖同源,兄弟情深,纵有彭汝砺公之神韵,也难以抒写赣皖两地彭姓之同源情谊,也难以抒发亲人对故土的笃爱与眷恋。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