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构云后裔遍天下 英山彭家500年
  • 彭构云自唐朝定居宜春,为宜春彭氏始祖,亦为江西彭姓始祖。彭构云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任职袁州刺史,是唐朝进士出身,后因喜爱袁州风俗敦美,物产丰富,遂率全家扎根于袁州合浦。彭公深居简出,退避名位,淡泊钱财,不倚仗权势,秉节韬义,不求闻达,自号“宜春郡山人”,他的高风亮节,朝野倾慕,被尊为唐朝一代的江右著名高士。他定居袁州,子孙繁衍,成为江西彭姓始祖。从袁州分支出的彭姓分布最多的几个省,分别是江西、湖南、四川、湖北、广东等,占全国彭姓人口一半。


    早就听说彬江英山村的英山下彭姓为构云后裔,遂特于24日周六休息日前往寻访,一探究竟。这天,天空一扫阴雨寒霾,云开日出,暖阳高照,我们与一群好友结伴同往,直达古村。


    英山村干部彭海兵,受村支部书记蒋松生委托,带我们前往。彭姓老者彭广云、彭军林还拿出分别是清朝、民国及上世纪九十年代编印的三个版本族谱给我们介绍。


    英山下的彭氏宗祠,最老的一座位于村中心。祠堂前一片池塘,映照着天光云影,连接着天地之间。祠堂古色古香,门牌上“彭氏宗祠”几个大字苍劲有力,虽是行楷字体,却是十分粗犷,显然是旧时代的老先生所书。彭广云告诉我们,这是在一块完整的石头雕刻而成的匾额,是祠堂建立之始就有的,算起来也有几百年历史了,见证了英山下彭姓族人的壮大历程。还有屋顶中间顶梁外瓦面上有一只石蝙蝠,也是一块完整的石头所雕,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雨,带给了英山下彭姓几百年的福运。


    大门前的石狮,也同样古朴,欢迎着我们的到来。大厅里大红木柱分成两列,支撑着整座古祠。两个天井,三进大厅,屋顶的梁柱卯榫等,古朴精美,雕饰着花纹和造型,十分壮观,很是大气。古式天井,内设暗渠,没有明沟,将雨水排出房屋,古砖面上,布着青苔,诉说着岁月的悠远。


    在祠堂的正面墙壁上,有始祖彭构云画像,上书“三召堂”,两边对联书写“构云一脉源流远,英山千一世泽长”,彭广云现场对我们进行了解说。彭广云是这里的村小组长,今年60岁,对家族文化比较了解。他说,“三召堂”是指先祖彭构云在宜春担任刺史后隐居不仕的故事。彭公天资聪颖,刻苦攻读,公元715年出生,735年20岁就中进士,737年22岁到宜春担任刺史,后隐居不出。唐玄宗、唐代宗三次召他入朝为官,其中一次是安史之乱(755年)后,即使皇帝下诏书派使节来请,构云也坚辞不就,隐钓于袁州震山和雷潭,留下了“钓台烟雨”的著名人文景观,成为古宜春的八景之一。两边的对联说了英山下彭氏的来龙去脉,说的是英山下彭氏来源于彭构云后裔中,是从后裔庐陵(现吉安)一系分支来的,千一是指到英山下始祖三兄弟之老大,名叫千一,老二名叫千七,老三名叫知前,大约是五百年前明朝时期迁过来的,三兄弟分支今各建有祠堂,千一的这个祠堂最古老。繁衍至今英山下彭姓已经总共有一千六七百人了。


    彭广云告诉我们,“敦亲睦族、团结互助”是彭氏传承久远的家风之一。彭氏宗族几百年来之所以繁衍壮大,氏族兴旺,都是遵守了良好的家风,家族内团结互助,敬老爱幼,勤劳俭朴,一直指导着家人们,爱国爱家,成为逐渐壮大的一支脉派。


    在祠堂和池塘的西侧,有一座欧式风格的砖瓦牌楼,窑砖到顶有七八米高,口字结构,前后通畅开式大门,中间设有木楼,前面有砖刻画牌匾名,上书流体行楷“英山聚秀”,旧式手写字体,俊逸而遒劲,上端有砖砌方形顶角,欧式风味十足。彭广云告诉我们,这座门楼建于1946年,解放前战乱频发,乡村很不安全,建这座门楼,一是守护风水,二是作为炮楼,上设机关,当时确实起到了安保作用。解放后,就只剩下古迹景观这项作用了。破“四旧”时,村民用石灰浆糊上牌名字匾,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又打开,保住了这一文物。


    村干部彭海兵告诉我们,英山村对优良家风传承很重视,以形成良好的民风,凝聚力量,推动英山更好更快地发展,建设幸福和谐富裕的新英山。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宜春立县,也有两千多年,许多的人文故事就在我们身边,细心观察,认真挖掘,必将为我们带来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焕发出新的力量。让我们在新时代文化自信中注入更大的原动力,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建立更多更大的功勋,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先。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