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祖文化

江南彭氏状元府
  •        此次回苏,回到旅馆后,微信网搜附近的皮市街“五爱堂”时,也有显示相关页面为“健哥说苏”专题“十全街的彭氏状元府”。

          健哥是苏州本地人,中年历史爱好者,每周都有几次讲解苏州古代历史典故、古迹渊源等。

           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历代都不乏贤才俊杰,尤其自隋唐推行科举制度后,文运更是昌盛,苏州一府共出状元51人。

           苏州保存的状元府邸有多处,如明代的申时行、文震孟,清代人彭定求、石韫玉、潘世恩、吴廷琛、洪钧、翁同稣等处。

           千百年来,这些状元故居被道德文章熏陶,被名人气质浸透,同时又将它们吸纳的这些气息经久不衰地弥漫开来,布满在苏州的土壤和空气中。


      钮家巷“潘世恩”状元府

     

          钮家巷连着两个“世界”,一边是繁华的观前商圈,灯火辉煌,人头攒动,一边是千年古街平江路,小桥、流水、人家。

           历史上,人们把钮家巷一带称“凤池园乡”,《清稗类钞》记载:潘文恭当国,就所居凤池园构一庐曰船庵,键关谢人事,终日焚香读书,浇花洗竹,一家如在深山中。

           潘世恩对“凤池园”有自己的描述:“家有凤池园,为顾中丞汧旧居,乔木森然,曲沼环合,梧桐、柳、竹、椿、杉之属,苍翠诡状,错列如画。花晨烟夕,散襟曳筇,吟啸自适,清晨必课童灌溉,无虚日”,“凤池园”景色之美,说它是“城市山林”一点也不为过。


           潘世恩自幼聪颖好学,16岁应童子试,弱冠之年中举,乾隆五十八年殿试夺魁高中状元,道光十三年官至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傅衔,且受赏赐甚多,直至82岁恩准赏全俸留京养老。


           潘状元府现存三落四进,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内厅,大厅前有两级阶沿石,此厅即留余堂,曾是潘家当年接待贵宾和举行婚丧礼仪活动的场所。

           第二进为鸳鸯厅,是主人会客休闲的地方,厅堂用挂落隔开,分为外厅和内厅。外厅接待贵宾,内厅则作亲属密友会客之用。

           第三进即纱帽厅,前厅大,后厅小,平视如纱帽状,前厅中央有楠木雕刻挂落一幔,雕刻精细,厅中置红木炕床一座,是会客时招待上宾的席位,在纱帽厅四周的顶梁上,有12朵木雕“祥云”,至今仍金光闪闪,整座大厅高大宽敞,肃穆庄重。


          经过200多年风风雨雨,潘状元府给人一种衰老之感,但昔日雍容华贵的风貌依稀可见,那立柱上的油漆大部分虽已剥落,仍显示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威仪,雕栏、花窗也色泽枯槁,但纹饰中仍有不少让人看不透的内涵,每一块砖和石都布满昔日的辉煌,墙角厚厚的苔藓溢出苍老而古朴的绿色,写着历史的沧桑。


      十全街“彭定求”祖孙状元府


            苏州十全街东头,坐落着一座古宅,没有高耸院墙,也没有镇门石狮,一切如最普通江南传统民居一般,它就是清代祖孙状元彭定求和彭启丰的状元府。


            彭定求,字勤止,康熙中会试廷对皆第一,援修撰,历官侍讲,因父丧乞假归,遂不复出。

     在十全街南草堂植木种竹,读书吟诗,坐卧于花木诗书之中。


           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帝南巡到苏州,因爱彭定求的文才,派人赐彭书,并传旨说:“你学问好,品行好,家世好,不管闲事”,命他到扬州书局担任《全唐诗》总裁。


           彭启丰,字翰文,号芝庭,又号香山老人,雍正五年进士第一,状元,历官修撰,入直南书房,乾隆间吏部、兵部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晚年主讲紫阳书院。


          推开彭府大门,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高阔的厅堂,进深的院子,精致砖雕,仿佛向人们叙述着当年彭家百年之盛和人称“葑门第一家”的辉煌。


           穿过正厅,瞻仰过“祖孙会状”“军机大臣”的衔牌,便进了南草堂,这是彭定求在其祖上“志矩斋”遗址上所筑,并增加修葺“茧园”数间。

           雍正帝曾赐“东涧野泉添碧沼,南园夜雨长秋蔬”之联,乾隆也御赐“慈竹春晖”匾额,宅内园池精致,有兰陔堂、环荫室、含清阁、幔仙阁、延绿轩等,府前竖有八根旗杆,大门厅堂高悬“尚书第”金龙匾额,沿河设照墙,官员路经此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岁月荏苒,百年前的辉煌已不复存在,王谢堂前成了百姓人家,但经过历史风雨洗刷而存留下来的彭氏状元府,依旧透露出“昭代科名第一家”之盛势。


           悬桥巷外交官洪钧状元府悬桥巷东起苏州平江河,西至临顿路中段,全长379米,宽2米,1985年改石子路面为水泥道板路面,据《吴县志》载,“迎春巷,一名员桥巷,今悬桥巷”,洪钧状元府就在该巷27号。

     

           洪钧,字陶士,号文卿,同治年间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后出任湖北学政,主持陕西、山东乡试,并视学江西,1881年任内阁学士,官至兵部左侍郎,1889年至1892年任清廷驻俄、德、奥、荷兰四国大臣。


            位于悬桥巷27号的故居桂荫堂,为洪钧出仕后所建,整座第宅坐北朝南,占地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后门临河,原有廊桥,过桥即菉葭巷,可惜河道已于1958年填没。


            整个第宅可分三路:西路是主轴线,共有七进,前有照壁,依次为门厅、轿厅、花厅、大厅、堂楼、上房、下房。

           第四进大厅“桂荫堂”已拆除,花厅前庭院内的亭子、“旱船”、假山、桂花树也已不存,堂楼与上房连以厢楼和旱桥,末进下房通后门。

           中路前为洪氏祠堂,亦即桂荫义庄,有门屋和享堂,左右以两庑相接,呈四合院布局。

     享堂面阔3间11米,进深8.6米,扁作梁,前船篷轩,外檐施斗拱,梁枋作浅浮雕,东西两庑各6间,现由区环卫站使用。


           住宅包围祠堂西、北两面,西路与祠堂之间有避弄,至享堂北东折,复北转,贯通中路及东路,中路在祠堂北,前为楼屋3间,连东西两厢,其后还有上房一进,东路有花厅及两进上房,赛金花在苏州时,曾住西路第五进堂楼。


           洪钧状元府内原有同治皇帝御笔钦赐“状元及第”的匾额一块,上方有“二龙戏珠”图案,此匾额在“文革”中不知去向,等再次出现时已在日本东京,山东曲阜市“中国状元文化博物馆”在当地华侨帮助下用5万美金将其买下,成为博物馆镇馆之宝,匾上方有“奉旨”两小字,正中四个金字“状元及第”,上款为“同治七年岁次戊辰科”字样。


            洪状元府在历史上曾有太多光环,洪钧曾是状元、外交家,洪钧出名多半靠的是传奇人物赛金花,回国后,赛金花又在此小住,洪府自然成了典型名人故居,洪钧毕竟是读书人出身,作为大清公使的洪钧,对元代历史研究有着浓厚兴趣,公务之余“愈读西书而愈有兴味”,遂开始《元史译文证补》30卷的撰写工作,并因此成为近代元史专家。


      翁家巷两朝帝师、翁同稣状元府


           常熟古城翁家巷2号,巷口立着一尊状元坊,咸丰六年,年轻的翁同龢考中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仕途亦由此开始,翁同龢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和孤独晚年。

     

          翁同龢是咸丰六年状元,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当时著名的清流领袖,同治四年奉旨在弘德殿行走,授读同治帝,光绪元年又受命在毓庆宫行走,授读光绪帝,前后达20余年。


           进入翁氏故居,只见一块巨匾悬挂门厅,上书“状元第”三个金灿灿的大字,此匾由学前街翁曾源(翁同和的侄子)宅移来,科举制度废除百年以来,这块状元第匾仍保存完好,匾的上框雕有“二龙夺珠”,“左右各一条龙,回视明珠”,下框雕有“双凤牡丹”;四框雕有云山,全部加以真金描绘,制作精美。

     

            翁氏故居坐北朝南,可分为东、中、西三路,画梁雕栋,气势宏伟,成为完整体现明清时期江南名门望族住宅特点的典型代表,而綵衣堂成为翁氏故居的代表性建筑。


           根据文献记载,道光十五年,大学士翁心存奉命典试浙江乡试,放榜后请旨回籍庆祝母亲75岁寿辰。

     途经苏州时,恰值道光帝生母纽祜禄氏六十大寿庆典,巡抚衙门正在举行庆祝宴会,翁心存触景生情,思念高堂老母,于是请江苏巡抚陈銮题写“綵衣堂”三个大字,翁心存携此墨宝回常熟请工匠制匾,悬挂大堂中,自此綵衣堂便成了翁府代称。

     

            在苏州古建专家眼中,状元府不仅是苏派建筑代表,也是最能体现苏州文化底蕴的古建筑,近年来苏州已对能修复的状元府遗存全面维修和恢复,给现代气息日渐浓厚的苏州古城增添了几分凝重。


           自隋朝以科举考试方式选拔人才开始,中国历史上总计有据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其中有两个状元是祖孙关系,他们出自居住于苏州十全街的彭氏家族。


            彭氏先人彭定求于清代康熙十五年状元及第,其孙彭启丰于20多岁再度科举夺魁,祖孙分别高中状元的,在中国历史上仅彭氏家族一家而已,清代名臣嵇璜赞之曰:“人间文福无双品,昭代科名第一家”。


           苏州彭氏家族人才辈出,嘉靖年间,彭家出了一个举人,名叫天秩,从彭天秩起,彭家代有登科的,他的儿子彭汝谐,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


           彭汝谐的儿子彭德先,考上了太学,彭德先的儿子彭珑,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到彭珑的儿子彭定求时,彭家就开始问鼎状元了。


          康熙十五年二月,彭定求入京参加会试,一举夺得第一名会元,殿试时,他的卷子被“读卷大臣”列为第三名。


          殿试前10名卷子进呈皇上御览,康熙很欣赏彭定求的卷子,问“读卷大臣”为什么会把会元的卷子置于第三名,“读卷大臣”说他的楷书不及前二卷,康熙皇帝“龙颜不悦”,道:“会元的卷子有劝勉朕的意思,很不错,难道先儒大师周(敦颐)程(程领、程颐)朱(熹)张(载)都是书法家吗”?


           于是,康熙把彭定求的卷子擢为第一,就这样,彭定求成了清开国以来的第十五位状元,时年32岁。


           中状元后,彭定求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不久他得到一部《近思录》,极为喜爱,《近思录》是理学大师朱熹和吕祖谦编纂的,辑录了理学开山祖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的思想。


          彭定求早就热衷理学,得到这部书后摹写一遍,反复研读,奉为言行之准则。


           第二年春,彭定求上疏请假,回家看望老父,入秋后抵家,每天都侍奉父亲,讲论经义,彭定求刚刚入仕,却已厌倦官场,打算从此致仕,在家研习理学,他在家一住便是3年,后来在父亲敦促下才回京复职。


            不久,出任日讲起居注官,给康熙讲解经史,随同他参加各种重大活动,笔录于簿,接着迁为国子监副长官司业,再迁为传讲,侍从康熙讲经论史。


            父亲死后,彭定求辞官回家,潜心研究理学,彭定求在家一住多年,康熙四十四年,皇上南巡命彭定求与汪士钦、徐树本等校《全唐诗》,赏赐御书,传旨垂询病情,康熙五十二年,康熙“万寿节”,彭定求入京祝贺,康熙皇帝五十八年四月,彭定求病死,享年75岁。


           彭定求的孙子彭启丰,字翰文,16岁入官学读书,好学上进,誓效祖父,也做个状元,雍正五年(1727年)会试第一,也夺得会元桂冠,殿试时担任评卷的“读卷大臣”把他列为第一甲第三名,世宗爱新觉罗胤滇亲拔为第一,在彭定求中状元51年后,他的孙子彭启丰再次夺得状元。


            中状元后,彭启丰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不久,奉诏入值南书房,承旨起草诏令,应制撰写文字。   从雍正七年开始,屡次担任河南、云南、江西、顺天乡试考官,迁右中允,成为东宫右春坊的一名官员。  


           乾隆元年(1736年),彭启丰出为山东乡试副考官,三年,迁为侍讲,侍奉高宗讲读经史,五年,迁右庶子,成为东宫右春坊的长官,六年,迁侍读学士,掌校典籍,寻迁右通政,掌内外章奏、封驳和臣民密封申诉,不久又迁为左佥都御史,成为一名高级监察官,出任左佥都御史不到两个月,他奉命南下赈济灾民。  


             不过,尽管彭启丰满腹学识,却始终得不到乾隆宠爱,被乾隆说成是“从无一言建白,一事指陈”。


           乾隆二十年,彭启丰与大臣嵇璜一起上书要求“回籍终养”,即提前退休,彭启丰此举本非真心,他想进一步试探一下皇上对自己的态度,因为当有人提出离职终养时,若皇上离不开他,会下诏挽留的。


           彭启丰的折子呈上去后,乾隆当天便作了批示,乾隆皇帝下诏,把嵇璜留下,对他则毫不客气地说,“彭启丰才本中平,办理(兵部)部务亦属竭蹶,且伊系内廷翰林,以文学为职,而上年扈跸和诗,视前远逊,所学日渐荒落”,于是便“著照所请,准其回籍终养”,落了个自讨没趣。


          虽然六年后,彭启丰又申请出仕,乾隆虽不喜欢彭启丰,但此后一直在使用他,且执掌还愈来愈重,这是因为彭启丰还是有一定才干的,像他这样的人,朝中也不多,但乾隆总是看他不顺眼,动辄小题大做,横挑鼻子竖挑眼,对他大加呵斥。


            乾隆三十三年,乾隆下诏:“彭启丰才识有限,办事不力,命以原品退休”,勒令彭启丰离职,至此,彭启丰结束了极为坎坷的41年仕途生涯,回老家苏州去了。


           苏州十全街的彭氏状元府第,清代苏州彭定求、彭启丰祖孙二人均高中状元,数百年来一直被街巷传为美谈,此外彭家还出过1名探花、14名进士、36名举人、副榜4人、贡生、秀才、国学生共171人,可谓科第鼎盛,被称为“葑门第一家”。


     博文阅读:寻访苏州状元府、原创《江南彭氏状元府》作者﹕彭青松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