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祖文化

篯铿到彭祖 历史及文化初探

  •                 篯铿到彭祖 历史及文化初探

                                  彭闻博

     

    要:“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彭祖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新材料”,采用多重证据,揭示了篯铿封于徐州前的那段历史,表明篯铿是上古时代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彭祖是上古大贤,道家先师、养生鼻祖,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寿命最长的老寿星。彭祖这个历史人物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出现,正是合乎历史社会发展规律。

    关键词:篯铿;彭祖;传说;历史人物;历史叙事

     

    彭祖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生活的时代毕竟离我们太遥远,史料甚少,人们对彭祖的了解主要依靠上古流传下来的传说,至今许多问题仍众说纷纭,这影响着我们全面理解彭祖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近几十年来,我国在考古学上取得了诸多重大成果,使我们从新的视角来探讨彭祖历史和文化有了可能。本文基于多维角度,将文献、考古学、文化、民俗等多重要素结合,对近几年来彭祖历史和文化研究的成果做了梗概性介绍,以期与大家进一步交流和探讨,推进彭祖文化进一步发展。

    一、篯铿历史的探索

    篯铿,亦称为彭祖,他与尧舜禹生活在同一时期,由于年代久远,典籍中篯铿世系、族属、出生地、封地立国时间等的记载也很模糊。篯铿封于徐州之前的那段历史几乎是空白。能找回篯铿封于徐州之前的那段缺失的历史吗?近几十年来,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等不同学科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使我们对篯铿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祝融之墟”地望。“祝融之墟”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七年》:“郑,祝融之墟”。杜宇注:“祝融,高辛氏之火正,居郑。”“郑”在何地?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郑国,今河南之新郑,本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可见,传世文献已明确了“祝融之墟”的地望。文献中“郑”地,既春秋战国时期古郑国,其大致区域相当于今天的郑州市所辖区域。上个世纪,郑州地区新密古城寨遗址的发现,持续 20 多年不间断的发掘和研究,以及周边诸多相关遗址的发掘,环境考古、生业考古、古遗迹考察、民间习俗等的研究,传世文献中有熊之墟、郐国故城、郑国故城、溱水、洧水、具茨山、大隗山、崇山、隈山等地理方位等均指向“新密古城寨遗址”。至今,新密一带火神庙仍星罗棋布,当地民间火神信仰、祭祀火神庙会仍有延续。研究表明,帝喾时期,新密是祝融氏活动的重要区域。祝融氏族所建之都城,位于今天的新密东部和新郑西北部交界处的溱水河畔——新密市曲梁镇大樊庄村,高大的古城寨城址遗址犹在。

    2008 年 7 月入藏清华大学战国竹简 63 篇的一篇《楚居》,许多学者对简牍中“季连初降於騩山……”的释读,得出两点结论:其一,篯铿母亲女嬇氏部落就位于新密的大隗山,其方位大约在现今新密的大隗镇一带;其二,篯铿六弟季连降生于騩山,就是大隗山(具茨山),新密古城寨遗址就位于具茨山下的溱水河畔。季连是篯铿的六弟,篯铿和季连必然降生于同一地。因此,可以确认彭祖篯铿的祖根地、出生地在新郑新密这一带,新密古城寨遗址可作为“祝融之墟”的标志物。

    篯铿的族属。篯铿世系在《世本》《史记·帝系》《大戴礼记·帝系》等传世文献中均有记载,属黄帝——颛顼——吴回系统。篯铿是黄帝八世孙,颛顼玄孙,吴回之孙,篯铿的父亲是陆终,母亲是鬼方氏之女嬇氏。陆终六子:昆吾、惠连、篯铿、会人、曹姓、季连,篯铿排行老三。帝喾时期,吴回为“火正”,号“祝融”,篯铿亦为祝融氏后裔。

    祝融氏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早在“三皇时代”,祝融是以“火神”形象存在。到了颛顼时代,祝融分为“神格”和“人格”两条演进线路。一是祝融始终保持着火神的“神格”,人们充满着对“火”的崇拜和信仰,祝融以“光融天下”之尊进入三代以来的历史记忆,至今仍在延续。如“火神山”和“雷神山”震慑瘟疫,“祝融号”火星车之名寰宇传颂。二是祝融形象也经历着人格化的演变。自颛顼实施的“绝地天通”社会变革,拉开了祝融“人格化”演进的序幕。重为“南正”、黎为“火正”,重、黎成为了颛顼联盟掌管祭祀和沟通天地的大巫师(《汉书·律历志》)。到了帝喾时代,重、 黎二族合并后,重黎为“火正” “大巫师”,并获“祝融”称号。重黎征伐共工氏不力,被帝喾诛杀之后,吴回继任“火正”,亦称号祝融,吴回部落亦称“祝融氏部族”。吴回生陆终,陆终实则为人格化的“祝融”。陆终产六子,皆为祝融后裔。祝融经历了“官称”à“氏族名”à“人名”的演进,最终发展成为陆终六子、祝融八姓。李学勤认为,祝融八姓的传说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实,绝非出于捏造。《国语·周语上》记载:“夏之兴也,融降于崇。”祝融氏作为夏王朝兴盛的祥瑞载入史册。①

    从帝喾时代的重黎讨伐共工氏,到吴回继任祝融剿灭共工氏,重黎、吴回既担任帝喾联盟的大巫师,也拥有统领联盟军事力量的大权,位高权重。我们认为,帝喾时,重、黎转换为重黎,重黎伐共工氏之后的消失,实乃其部族并入了吴回部族。上古时期部族之间兼并与融合应是常见的情况,祝融氏族是上古时期历史发展及部族之间融合的结果。西周时期,祝融事迹已成中原共识,祝融八姓的故事也为周室史官所承认。

    祝融氏族是上古时期活跃在中原地区一个颇有势力和影响的氏族集团。实际上,上古时期各姓氏族群分布的地域,在很大程度上是按血缘亲属关系居住在一起的。祝融氏族早在颛顼、帝喾时代,已活动于中原腹地的郑州、荥阳、新密、新郑一带。共工氏族部落亦在黄河北岸的河南辉县一带,目前,辉县仍有共地、龚地、共山、共水、共城之名,共城遗址、孟庄遗址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②文献与考古研究是吻合的,帝喾时代祝融氏与共工氏这两大氏族部落相邻,祝融氏与共工氏之战也并非虚构。

    篯铿的祖父重黎、吴回为帝喾联盟“大巫师”。上古时代事天的巫师其神权是世袭的,重黎à吴回à陆终à陆终六子,历代均应世袭巫,彭祖篯铿亦是大巫师,史料中“巫彭”的记载并非空穴来风。巫在上古时代是智慧灵巧、能通天地的人,掌握着天文历算,气象预测、医药、占卜等,也是当时最有学问的“高级知识分子”。上古时的大巫是为人所尊贵的自然领袖,篯铿封于徐州之时,应是尧帝联盟中知名的大巫师。

    篯铿早年生活情景。篯铿与尧舜禹生活在同一时期,此时也正是中华文明演进的重要阶段,属于早期国家阶段,既具有部落社会的特征,也有国家的特征。③从新密古城寨遗址的生业考古看,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华夏族已进入农耕社会,农业、养殖业为代表的生产性经济和以狩猎、采集、捕捞等为代表的攫取性经济已相当发达。农作物是以粟为主,黍辅之,藜作为调剂,粮食有了剩余,且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猪、狗、牛、羊、鸡等俱已饲养,品种与数量都明显增加。当时社会各种手工业分工精细,金属冶铸业已经存在,祭祀活动相当盛行,文字已经出现。从新密古城寨遗址的规模、大型宫殿基址和大型廊庑式建筑看,已具有“部落联盟中心”或“政治中心”城邑的特征,这也标志着祝融氏族在当时华夏部落联盟中的显赫地位。

    篯铿出生于帝尧二十三年(约前 2187)。东晋道家、医药学家葛洪(约 283 年~约 363年)在《神仙传》中,曾描述过篯铿出生及早年的生活情景,但明显带有传奇色彩。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研究,我们认为,篯铿作为祝融后裔,身世地位显赫,早年生活的社会背景和地理环境是比较好的。篯铿自幼聪慧,幼年时期就得以耳闻目染其祖父祭祀、占卜、测天象、授农事之术等。篯铿生长在具茨山下的溱水、洧水河畔,深受“岐黄文化”熏陶,随长者学习医术,尝味各种草木,掌握药食同源之道,以及用火之法和“烹煮”之术,知晓筑城之术等。随着篯铿兄弟六人的成长,又逐渐形成了六个势力强大的祝融氏部落,在中原华夏族

    无疑也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氏族集团。

    篯铿为何封于徐州。尧帝在位期间,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被推举为万国联盟首领。篯铿早年辅佐尧帝,传说尧帝因劳累过度病倒了,篯铿献上熬制的 “雉羹”医好了尧帝之病,被尧帝封于徐州这个地方。我们认为,“雉羹”只是篯铿封于徐州的原因之一。徐州乃东夷之地,尧帝时期,华夏族势力扩展到徐州这一区域后,为巩固此区域,尧帝命居于中原腹地的篯铿部族来到这里驻守。这一时期,中原华夏族势力开始大规模的向周边区域扩张。如昆吾氏最先居住在山西安邑一带,夏朝帝王仲康时期,昆吾氏因功被封为诸侯之长,号“夏伯”,并迁居今河南濮阳县一带,建立昆吾国。至今,在濮阳市区内,以昆吾命名的地方很多;“禹征三苗”是中原华夏集团发动了对苗蛮集团的战争,中原大军南征,其中很有可能就有季连氏族,这与《楚居》所载季连南迁的时间相对应。➃祝融六子中,会人等仍固守中原腹地一带。可见,祝融六子在华夏集团建立全国“大一统”王朝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篯铿在帝尧四十八年(公元前 2162 年)从中原来到徐州,篯铿是华夏与东夷民族融合的实践者,也是华夏族疆域已扩展到淮泗东夷之地的例证。篯铿既是大彭国的酋长,也是尧帝联盟中的大巫师,是当时最有“学问”的人。篯铿封于徐州,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文明,为开发这个地方付出了极大的辛劳,他率领族人改善生产条件,传授农耕技术,疏通河道、治理水患、引水灌溉、开垦荒地、凿挖水井,建筑城池等,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奠定了大彭国百年基业。篯铿死于帝禹二十年(公元前 2050 年),享年 137 岁。

    篯铿在历史上的贡献可归纳以下几点:(1)辅佐尧帝、舜帝开疆扩土,为夏王朝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2)上古时期华夏族与东夷族融合的代表,中原农耕文明的传播者;(3)篯铿在徐州百余年,创下了丰功伟绩,为大彭国延续八百年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上古时代治国安邦的大贤;(4)篯铿烹制“雉羹”广为传颂,被后人赞誉为中国烹饪鼻祖,也是集养生长寿秘诀的大成者;(5)篯铿享年 137 岁,是中国上古时代的老寿星。总之,篯铿是上古时代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也是彭氏得姓始祖,是真实存在的。

    二、彭祖的历史贡献

    从历史上看,大彭国历经尧舜,从夏到殷商,延续八百余年,而彭祖这个历史人物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出现,正是合乎历史社会发展规律。结合文献和考古研究看,彭祖是上古大贤、道家先师、养生鼻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养生长寿而著称的老寿星。

    彭祖是上古大贤。大彭国从篯铿开始,经过数十代传承,在徐州延续八百余年,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也彰显出了彭祖的治国安邦大智慧。彭祖并非专指篯铿一人,历代继承者功绩归于一身。大彭国八百年,历代继承者亦具有酋长和大巫师的双重身份,彭祖担任过朝廷大臣,亲身参与国事治理。从史料中的“巫彭”“彭寿”“彭伯寿”“彭伯”“老彭”“藏守史”“商贤大夫”看,大彭国为夏商两朝中坚力量,彭伯寿率师出征西河,助夏后启平定了“武观”的叛乱;夏朝中期,东夷族的部落酋领后羿、寒浞等人篡夺夏政权,导致太康失国,彭祖的曾孙伯靡杀死寒浞,帮助少康夺回王位。殷商时期,大彭曾以武力闻名,河亶甲三年,彭伯率师攻克邳;五年,彭伯和韦伯大败姺人。

    (《竹书纪年》)可见,大彭国和彭祖在夏朝、殷商的地位和影响巨大,为维护夏商王朝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人们称彭祖为上古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源于此。

    彭祖为儒家所推崇。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在《论语ž述而》中有一句名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孔子十分景仰彭祖,只敢私下同彭祖相比。在《大戴礼记·虞戴德》曾有一段鲁哀公与孔子的对话,孔子仍谦虚称自己教化别人时不如老彭,流露出对彭祖的崇拜。在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篇中,彭祖以“帝师”身份出现,他提出治国安邦及个人修养相关的祥、义、德、音、仁、圣、知、利、信等观念,与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思想相一致。孔子或许看过此篇文章。

    彭祖是道家先驱之一。彭祖是道家学派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以善养生而长寿。彭祖的重生与弃物,服食、吐纳、守静、导引、房术中等养生理论,对道家、道教及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道家、道教之所以成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支柱之一,有一个长期孕育发展过程。春秋《老子》、战国《庄子》的出现,标志着道家思想体系的建立和完成;西汉初期的黄老道家走上政治舞台,成为治国的统治思想,表明道家思想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顶点;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说明道教的宗教性质及组成形式已经完备。凡此种种,都很自然地涉及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道家和道教从产生、发展到日臻成熟,必然有一批早期的代表人物,而彭祖则是其中的一员。庄子认为,道生万物,道主宰天地万物,人与自然是合一的,只有“真人”才能领悟“道”。“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这个“之”指的是道。成玄英释为:“彭祖,帝颛顼之玄孙也。封于彭城,其道可祖,故称彭祖,善养性,得道者也。”在庄子笔下,彭祖是得“养生之道”的“大宗师”。上博简牍《彭祖》及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讲述彭祖遵循从天道到人道,以及养身治国观念,明显具有道家思想。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彭祖成为了道教神仙谱系中的神仙。彭祖的哲学观点、养生理论和实践,与道家的自然观和修炼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为道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彭祖是养生鼻祖。彭祖是中国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养生家和对养生文化的贡献而被后人铭记,被尊称为中华养生鼻祖。彭祖烹制出“雉羹”佳肴,陶文台先生在《中国烹饪史略》首推彭祖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厨师”。《庄子·刻意》篇中:“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表明彭祖“导引治气”养生之术在当时已广为流传。张家山汉墓《引书》开篇言:“春产、夏长、秋收、冬藏,此彭祖之道也。”顾漫先生用“石破天惊”来形容这一发现。《引书》较完整的阐发了四季养生、导引养生法,佐证了彭祖是“导引医学”之祖,后人亦推崇彭祖为气功祖师、中华武术鼻祖。汉早期马王堆墓《十问》讲述男性房中顺从天地阴阳四时变化,结合服食、行气、导引、按摩等综合措施以养男子阳气的问题,彭祖被后世公认为是房中鼻祖。彭祖医道与长寿结合,至迟在魏晋时代,人们就把四大医祖:岐黄彭扁(岐伯、黄帝、彭祖、扁鹊)并称。岐伯、黄帝所传《黄帝内经》;扁鹊遗有《扁鹊内经》九卷、《外径》十二卷(《汉书·艺文志》);而彭祖则有《彭祖服食经》(见《本草纲目》)、《彭祖经》、《彭祖养性经》一卷(《隋书·经籍志》“医方类”)等。可见,古人称彭祖为医祖则是当之无愧的。⑤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有关养生学的理论和实践,相当一部分是附着在彭祖名头之下的,⑥到了汉晋时期,彭祖长寿养生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今天,彭祖治国才能、治国理政思想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唯独彭祖养生思想和长寿养生术在中华文化中独具特色,仍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三、彭祖传说及神话

    彭祖寿长传说。根据考证,篯铿生于帝尧二十三年(约公元前 2187 年),死于帝禹二十年(约公元前 2050 年),享年约 137  岁。这在当时无疑是最长寿的老寿星。梁白泉先生在《彭祖研究文献稽考》的“序”中认为,夏代初年彭伯寿的“寿”字,正是彭祖“今以久特闻”的滥觞。或在夏代初年,彭祖(篯铿)长寿及秘诀的就开始口口相传了。

    关于彭祖寿长八百岁,古人多笃信不移。如春秋战国时期,列子言彭祖寿八百;庄子言“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吕不韦言“彭祖,至寿也。”屈原在《楚辞》中提到彭祖,向天发问彭祖的寿命为何这么长呢?自秦汉魏晋、隋唐五代宋,谈彭祖都是围绕着这个 “寿”字做文章,古人都试图对彭祖养生之道作出自己的解释,⑥将彭祖长寿的原因归功于他精通各种养生术。于是乎,人们相信世上真有这样一位活了八百岁的老寿星,上至帝王、下至庶民,皆相信人通过修炼是可以延长寿命的。

    彭祖真的活了八百岁吗?清·孔广森在注《列子·力命篇》中说:“故曰彭祖八百岁,谓彭国八百年而亡,非实篯不死也。” 严可均认为,彭祖“夏商为方伯,古五霸之,一传数十世,八百岁而灭于商。”可见,古人已认识到彭祖寿长八百只是传说,实乃大彭国八百年,一传数十世,而非彭祖个人的实际寿命。朱浩熙先生在《彭祖》一书中,对彭祖长寿八百岁作了解释,彭祖亦人亦城亦国,彭祖亦人亦族亦氏,其文化之内涵极为丰富。

    神话及民间故事。东汉末年道教的兴起,彭祖成了道教神仙谱系的神仙。刘向《列仙传》中说:“彭祖者,殷大夫也。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称其长寿的原因之一是“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葛洪所著《神仙传》比西汉刘向《列仙传》晚了三个多世纪。在葛洪笔下,对彭祖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做了进一步阐发,彭祖神仙化形象得到丰富和升华。以前出现的神也好、仙也罢,不食人间烟火,来无影去无踪,令凡人神秘莫测,唯有彭祖,养生有术,寿至仙翁,却与人无异。彭祖的出现,使神仙形态有了划时代的变化,与人类更贴近了。

    彭祖故事在民间传播有着持久的生命力,也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彭祖文化在徐州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彭祖被尊为烹饪之祖,其代表美食“雉羹”至今仍被人们推崇。彭祖养生术和烹饪术不仅在徐州广泛传播,其养生术、导引术和房中术在四川等地亦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甚至形成了一种区域性的传统民俗文化。彭祖在民间故事中不仅是一位老寿星,还与多个神仙,以及玉皇大帝、阎罗王、判官、鬼差等有着联系,这些联系丰富了彭祖的形象和故事背景。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长寿是一种福气,将彭祖视为长寿的象征,将他供奉为寿仙,体现了古人对长寿的向往,以及对彭祖这个历史人物的尊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篯铿世系典籍有载,族属源流有据。尧帝时代,祝融部族已久居中原腹地的郑州,中国历史跨入城邦与地域王朝新时代。篯铿出生在新郑、新密一带,身世显赫,为巫世家,其早年受到良好的教育。尧封篯铿于徐州,具有大彭国酋长和联盟“大巫师”的双重身份。篯铿在徐州百余年,将中原农耕文明传播到徐州,曾辅佐尧帝、舜帝开疆扩土,对夏王朝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亦为大彭国延续八百年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上古时代治国安邦的大贤。篯铿因烹制“雉羹”被后人赞誉为中国烹饪鼻祖,篯铿享年 137 岁,是中国最长寿的老寿星,也是上古时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从历史上看,大彭国自尧舜、经夏到殷商,延续八百余年,实属罕见,也彰显着彭祖治国安邦之大才。大彭国为夏商两朝中坚力量,彭祖曾担任过朝廷大臣,亲身参与国事治理。殷商时期,大彭曾以武力闻名,为维护夏商王朝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出土简牍

    《殷高宗问于三寿》《彭祖》篇释读,揭示出彭祖的哲学思想与治国修身观念,融儒道思想于一炉,是道家与儒家思想内核的源流之一。彭祖的重生与弃物,服食、吐纳、守静、导引、房术中等养生理论,对道家、道教及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家山汉墓《引书》开篇言:“春产、夏长、秋收、冬藏,此彭祖之道也。”《引书》较完整的阐发了四季养生、导引养生术,佐证了彭祖是“导引医学”之祖,后人亦推崇为气功祖师、中华武术鼻祖。彭祖有《彭祖经》《彭祖服食经》《彭祖养性经》等著述,古人称彭祖为医祖则是当之无愧的。彭祖文化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寿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天,彭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文化符号”,彭祖八百岁这种传承了几千年、在人们心中打下深深烙印、留下美好形象的传说仍将永远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彭闻博:《彭祖文化源流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23  版.

    [2]周书灿,毛长立:共工氏流徙的考古学考察,《文物春秋》,2008 年第 2 期.

    [3]谢玉堂著:《中国奴隶社会大一统 兼论龙山时代五帝的历史地位》,山东大学出版社,2021 版.

    [4]楚学论丛 第 3 辑,刘玉堂主编,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组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5]陈广忠:道家先驱与养生论——彭祖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 1 期.

    [6]卢润生、戚云龙:《彭祖研究文献稽考》,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  版.


腾龙娱乐客服微信jin922222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