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世彭会刊

越王姓氏新考
  • 越王姓氏新考

    作者:曹锦炎

    越王不是浙江土著,祖先来自北方,属于祝融族的彭姓诸稽氏!

    越王之姓,历来有二说:一以为姒姓,一以为芈姓,然证据终嫌薄弱。由于言人人殊,遂使纷歧益滋,至今尚无定说。笔者不揣谫陋,今以管窥之见,提出另外新说,以求正于同志们。

    《史记·越世家》云:“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吴越春秋》又一云:“……至少康,恐禹迹宗庙祭祀之绝,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根据这些记载,可以知道越王的先祖名叫无余,始封于越地,他是“禹之苗裔”,也就是说他是夏族的后代。

    韦昭在解《国语·吴语》时指出:“勾践,祝融之后,允常之子,芈姓也。”这里我们不必去深究芈姓之说的根据如何,韦昭指出的勾践为祝融之后这一点,值得重视。

    我们知道,祝融为颛顼之后(见《史记·楚世家》),而“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夏本纪》)。原来大禹和祝融有这一层血缘关系,所以作为祝融后人的越王先祖,被认为是禹之苗裔,是很自然的。

    楚人的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陆终生子六人,……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楚世家》),也是祝融的后人。再加上楚的分封国也有“越”(《楚世家》云,周夷王时熊渠伐扬粤,立其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由于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难怪有人要说:“越为芈姓,与楚同祖”了。

    越王的先祖,既然是祝融后人,那么应该是属于祝融八姓中的哪一姓呢?我们认为,其应属彭姓诸稽氏,证据如次。

    首先,从出土的铜器铭文来谈。

    成书于宋代的《宣和博古图》曾著录一件越王钟(卷二二·七),越王名为“者旨于赐”,传世的同人所作器尚有矛一、剑三,传出寿县。一九五九年,在安徽淮南市发掘的战国墓中,出土一批兵器,其中一件戈上有错金铭文,一面为:越王者旨于赐”,另一面为:“[圭+戈]亥徐口口王”。关于越王者旨于赐,即诸稽于赐,就是勾践之子鼫与。经过各家考证,已成定论。但可惜考释者大都偏重于从“对音”的角度上来考虑,而忽略了“诸稽”为姓氏这一点。

    陈梦家先生虽然在《六国纪年》一书中提出“越王中亦以之为名(或姓),如下述之诸稽于赐”的怀疑,但他在考证淮南出土的铜器铭文时却没有再坚持。事实上,“诸稽”为氏,“于赐”为名,而《越绝书》作“与夷”乃“于赐”的同音通假字,《吴越春秋》作“兴夷”,“兴”为“与”的讹字。“男子称氏,女子称姓”,上述铜器铭文中越王名作“诸稽于赐”,正符合我国古代这一习惯。应该说,越王的姓氏,早在出土的铜器铭文上已经是很清楚的了。

    其实,越国有诸稽氏,已见于史书,《史记·越世家》:“(勾践)使范蠡与柘稽行成为质于吴”,《国语·吴语》则作:“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是其证。

    其次,从越王先祖“无余”来谈。

    最近,石钟健先生根据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和“武夷”、“无余”二人名字读音方面的研究,认定传说中的武夷君就是越的开国君无余,这是有创获的。据《武夷山志》卷四《形势》篇所引《武夷山记》云:“昔有神人降此,自称武夷君。《列仙传》:篯铿(彭祖)隐于此山,二子曰武曰夷。二说不同,皆以为武夷所由名也。”这里透露出武夷君为篯铿之子这一信息,是弥足珍贵的。《列仙传》虽然是神话志怪一类的书,但其某些记载想必有来历。武夷君即是无余,虽然不可能是篯铿之子,但说他是篯铿后人,至少是有一定根据的。

    祝融八姓,“三曰彭祖”(《史记·楚世家》),《索隐》引《世本》云:“三日篯铿,是为彭祖,彭祖者,彭城也。”《国语·郑语》:“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据韦昭注,诸稽氏和豕韦氏都是彭祖之后所别封。诸稽氏既然是彭祖之别封,自然是篯铿(彭祖)的后人了。

    由越王先祖无余的考索而得到的材料,与铜器铭文所反映的越王姓氏的事实,若合符节。

    最后,从诸稽氏的地望来谈。

    根据典籍记载,篯铿封于大彭,其地在今江苏徐州境。大彭本为商伯,后为商人所灭。大彭的别封诸稽氏的地望,古书失载,李学勤先生曾指出,其地应在南方。

    近年在江西靖安出土了几件徐国的铜器,其中有一件炉盘,作器者为“徐令尹者旨口”(注:这个口字是上刑+下田),者旨口即诸稽口,也是以诸稽为氏。令尹一职习见于楚国,其职权相当于中原国家的相邦,而楚国担任令尹一职的都是王族。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诸稽氏与徐国王室的关系是甚为密切的。我们知道,春秋时期及其以前的徐国,本在大彭旧地。这样看来,诸稽氏的地望,仍在大彭境内,后来诸稽氏成为徐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徐国的建立,殆与诸稽氏有关。

    郭沫若先生曾推测:“春秋初年之江浙,殆犹徐土”,这个看法已被最近在绍兴出土的徐国青铜器群所证实。当然,徐人势力之南移,是由于周人的不断压迫所造成的。西周成、康、昭、穆,直至厉、宣时期,周王朝曾不断南征淮夷徐戎,这些史实在铜器铭文和史书的记载中均有反映。大约在这个时期,由于徐人势力进入浙江,诸稽氏的一支逐渐统治了当地的土著民族—越族,后来创建了越国。

    越王勾践灭吴后,徙都琅琊,虽为争霸北上,然也不无重返桑梓之嫌矣⑩。

    据《路史》记载,勾践之父允常建都于诸暨(今仍其名),而诸暨与诸稽读音正相同,其得名与诸稽氏有关。事实上,通过文献记载以及文物考古发现,诸暨境内的秦余望南、埤中、大部、句乘,都曾做过越国都城。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越王之姓,既不是姒姓,也不是芈姓,而是彭姓诸稽氏。由于诸稽氏本来为祝融八姓之一的彭姓之后,而祝融与夏禹又有血缘上的一些关系,所以越王被认为是姒姓;又因为楚人也是祝融八姓之后,再加上楚的分封也有越,所以又被认为是芈姓。正由于这种原因,遂使越王的真正姓氏诸稽氏反被后人遗忘了。

    【附记】

    本文引用的淮南出土的越王戈,蒙殷涤非先生惠赠铭文摹本,得以辨认,深表谢意。

    祝融八姓之彭姓诸稽氏先秦时进入江东,其后裔顾氏成为江南豪族,O1占50%。

    祝融八姓之芈姓叶氏东晋时迁入江东,成为浙江的一个豪族,O1占44%;

    祝融八姓之曹姓朱氏分好几批从先秦到宋代不断地迁入江东,O1占18%;

    感觉迁入江东越早的氏族,其后代是O1的概率就越大!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