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入驻抖音,开讲积极心理学
  • 5a9f-a77924153c3494764598a82777670afe.png

            11月1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博导彭凯平教授正式入驻抖音。他表示,之所以选择开抖音号主要是为了传播积极心理学,希望用更加接地气的、更接近年轻人的方式,与大家进行交流。彭凯平教授说:“作为一个社会心理学家,了解社会的脉搏、了解大众的心声,是很重要的。能够通过抖音这样的方式与大家互动,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也可以叫做参与式观察吧。”


      彭凯平教授是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同时也是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积极心理学在国内的推广。有同学说,“听彭老师的课,会让人内心平静。”他会用幽默生动的语言为大家剖析关于幸福的常见误区,也会设身处地地分析当下大家面临的心理危机,提出简单有效的建议。


      这次入驻抖音,彭凯平老师也特别回答了当下大家关心的诸多话题,供大家学习生活中参考。未来,彭老师将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知识。



      问: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觉得生活、工作很“卷”?应该如何应对这个内卷?


      彭凯平:最近几年有一个概念特别受欢迎,叫做内卷。其实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就是说如果大家都做同样的事情的话,产生的经济回报一定会减少,这也是边界递减效应的另一种说法。但这样的说法一下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可能是因为它戳痛了我们年轻人的痛点——竞争越来越激烈,同行越来越多,事情越来越细,效果越来越差,身体的疲劳感越来越严重。所以说内卷其实是一种心理的感受,并不是现实的一种反应。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经常觉得自己处于内卷之中?我觉得有三个特别重要的原因。一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以前我们大部分人都生活在故乡,身边有传统意义上的大家庭为伴,有人关注、有人支持、有人照顾。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一个人在大城市漂流,没有根,没有底,没有可以支持自己的社交网络,常常会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工作性质也在变化。许多工作分工越来越细,具体要求越来越明确,KPI考核越来越严格。在这样一种工作环境的压力之下,产生疲惫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第三个呢,就是我们自己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以前我们考上大学就被视为人中凤凰、马中赤兔,但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甚至研究生也不再少见。那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的竞争优势在何处?我们越来越没有底。


      破除内卷的方法,其实就从解决这三个问题出发,让自己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同时增加我们的社交网络,多交朋友。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让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只学一个手艺、只做一件事情。


      问:不过多交朋友,对很多宅男宅女来说还是挺困难的。老师有什么建议吗?


      彭凯平: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新的生活方式对人的社交是有很大冲击的。很多人不需要和别人进行交流,就获得生活中间各种需要的资源。这就造成了三个很大的心理的挑战,第一个就是不会说话,因为在网上生活不需要说话。第二个呢就是不能够进行非言语沟通,在互联网非言语沟通是不必要的,毕竟对方看不见也不能理解。第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可以轻而易举的能够获得各种满足。


      因为这三个原因,宅男宅女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在日本叫做低欲望社会。但人类是需要和别人在一起的,这是我们人类的进化选择出来的社会天性。互联网时代,这种社会天性很大程度上被抑制了,怎么办?


      第一个方法,走出家门,不要在自己家里呆着。户外自然风光可以激发我们的探索之心。第二个,关闭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有意地去屏蔽虚拟世界,让自己能够有时间去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事情。第三个呢,一定要去体验真实世界中各种让我们开心的、快乐的、愉悦的事情。积极心理学其实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护身符,能够让我们体会、创造、感受现实真实世界里那些让我们留恋的、喜欢的、着迷的事情,从而替代网络世界给我们带来短暂的快感。


      问:对社交的恐惧算是一种病吗?


      彭凯平:如果一个人只是喜欢独处,不一定就是社恐。因为我们独处的时候,也可以看书、学习,和名人进行思想的对话。而社交恐惧一个特别简单的体现就是——想到要和人说话、相处,就会心跳加快、身体不适。如果有这样的现象出现,才是社恐。


      想到和别人交往其实无所谓,只是自己更愿意独处,那这是一种内向性的人格。我自己就是一个内向型的人格,但是和别人打交道我一点都不恐惧,只是我个人更偏向于一个人安安静静的读书、思考、写作。内向不是社恐,独处不是孤独,因为社恐它是一种身心不良的反应,而孤独呢仅仅是一个物理状况的体现,关键在于你能不能从这个独处的过程中间感受到一种愉悦的体验。


      问: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一代年轻人似乎要比上一代人脆弱很多,您怎么看?


      彭凯平:有没有证据现在年轻人比上一代人脆弱呢?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科学系统的研究可以证明这一点。


      每一代人遇到的挑战不一样,要克服的困境也不同。我们上一代人是不是尽到了我们责任,克服了我们生活中很多的困境?我自己作为过来人,觉得可能也不一定。上一代人的成长过程中,其实也有很多委屈、妥协。每一代人中都有韧性强的人,也自然有韧性不那么强的人,很难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


      提问:这几年很流行“钝感力”这个词,您觉得对生活保持“钝感力”是好事吗?



      彭凯平:“钝感力”这个问题是由日本学者提出来的,主要是说一个人的麻木、迟钝,可能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生活方法。我们现在发现,年轻人们常常提到的钝感力,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指一种耐受力。他并不是对事情无感,而是说能够清醒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不总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完美无缺。至于消极的钝感力,就是对任何事情没兴趣、没感受、没感觉,这个是需要避免的。


      提问:面对升学、就业、择偶等问题,年轻人很容易陷入焦虑迷茫,作为过来人,您有什么建议吗?


      彭凯平:我们现实遇到的很多问题,并不是我们心理学家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说我也鼓励我们有积极心理力量的人去改变社会,去改变世界,去改变制度。因为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的产物,光靠自己的内心的愉悦,不可能替代生活中的迷茫、挫折和打击。


      积极是一种行动,积极不是一种感受,多去行动、多去改造、多去创造其实是有意义的。我特别想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鼓励我们在挣扎的年轻人,鲁迅先生说,其实大家都在沉睡的时候,总得有些人去呐喊,总得有些人去做事儿,总得有些人去行动。当我们真正去做的时候呢,也许我们就改变了这个世界,也在这个同时改变了我们自己。所以不要躺平,要行动,这应该是我们积极心理学对大家最简单直接的教导。


      (来源:新视线)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