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宗氏动态

彭秋梅:社区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暖心天使
  • 彭秋梅:社区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暖心天使


    今年37岁的彭秋梅是泸水市鲁掌镇土生土长的一名傈僳族妇女,自2012年6月在泸水市新城社区从事社区残疾人康复协调员工作以来,努力践行和发扬“三牛精神”(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一心扑在残疾人的康复事业上。经过她的康复训练,有 3 名脑瘫儿童学会了行走和生活自理,3名智障儿童在州特殊教育学校和其他学校就读。在新城社区乃至泸水市的残疾人同胞及家属眼里,彭秋梅是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的暖心天使。是新城社区居民心中的“打玛”(傈僳语:意为很能干的女人)。因工作成绩突出,2021 年 7 月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对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蝶变”

    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的彭秋梅外表看似柔弱,其实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干劲。为了服务好残疾人,她跟着国际专业服务机构组织的医疗专家学习智障和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知识技能,参加了州教育体育局举办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到云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学习盲人定向行走师资培训、中老年人慢性病康复人才培训、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到珠海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学习孤独症、智障儿童和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由于彭秋梅在大学学的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加上刻苦钻研很快成了康复协调员中的佼佼者。
    家住上江镇丙贡村中龙塘一组的胡友英是个言语一级障碍的孩子,刚开始跟着彭秋梅做康复训练时小友英不会走路,两只手往外翻,经过彭秋梅进行拉筋运动等筋骨训练后,现在已经能在大人的辅助下走路、吃饭,与家人互动沟通。胡友英的妈妈说:“刚开始对治好小友英的病已不抱希望,没想到在彭秋梅的帮助下,孩子还可以做些家务。”真心换真情胡友英一家把彭秋梅当成了自家人。
    给残疾孩子做康复,心必须很细。彭秋梅说残疾孩子康复训练中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要家长的配合,康复训练,其实是康复师、家长和孩子的互动配合,因此每次康复培训,既要为孩子做康复训练,还要培训家长,甚至孩子在饮食方面注意什么,都需要提醒。彭秋梅在给肢体残疾的孩子做康复训练时发现,这些孩子睡觉时总是把脚交叉导致走路不平衡,后来彭秋梅就在孩子们睡觉时找个小枕头夹在孩子的双腿中间,纠正孩子双脚交叉睡觉的习惯。

    社区残疾人心中的暖心天使

    彭秋梅不仅是残疾人康复事业的训练能手,还是社区残疾人同胞的暖心人,一心一意为社区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排忧解难。
    为了全面了解社区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彭秋梅随同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 20946 人常驻人口进行全面普查,清查出持证残疾人128人。对残疾人的姓名、年龄、婚姻、残疾类别和残疾等级、经济来源、康复需求,以及家庭住址进行登记,为社区残疾人建立个人档案,帮助申请残疾人两项补贴,为做好“十三五”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彭秋梅还定期走访残疾人家庭,增强他们对康复训练的信心。新城社区党总支书记余艳梅说:“彭秋梅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乐于助人,是社区工作人员学习的榜样。”为了做好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拉近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彭秋梅每次家访都会自费买点糖果和牛奶,或是气球等玩具送给孩子。
    六库街道江西社区残疾人康复协调员褚跃英也打心底里佩服她:“我与彭秋梅共事 5 年,她不仅是脑瘫和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行家里手,还能给予家长和残障儿童心理疏导,是我学习的榜样。”让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社区康复协调员,是直接面对残疾人的基层康复工作者,是残联与残疾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加快创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彭秋梅广泛宣传残疾人政策,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和就业、教育、维权、培训等服务,确保了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
    家住上江镇蛮英村蛮召三组的胡文轩肢体一级残疾,2015年刚满4岁的胡文轩,在奶奶的带领下开始跟着彭秋梅做康复训练,经过彭秋梅的指导和康复训练小文轩已学会走路。小文轩的爷爷奶奶逢人就夸小彭是他们家的“大恩人”。
    彭秋梅用汗水和老黄牛一样的辛劳换取了残疾人的康复。家住上江镇付坝村下派赖组的欧夜仁欧夜杰两兄弟一位是肢体残疾,一位是智力残疾。欧夜仁的大拇指先天夹在手掌心内,握笔姿势有问题,脚没有平衡感经常摔倒,为了能让孩子正常上学,彭秋梅不仅自己帮忙做康复训练还指导欧夜仁的父亲做特制的梯子教孩子做康复训练。现在欧夜仁已康复上小学五年级,而对智力残疾的欧夜杰,彭秋梅则设计一些图片,让欧夜杰区分辨别不同的颜色对他进行系统康复训练,还做了洋芋沙袋训练孩子的手劲。
    今年76岁家住丙舍坝的多重残疾人胡义明的双眼因为当年修建丙舍坝水渠时受伤,由于多重残疾一直在家不能外出,经过彭秋梅的盲人定向行走康复训练,现在老人在家人的辅助下已能外出。同时她还帮助老人申请了临时救助,现在老人已把彭秋梅当成家人。
    社区居民阿南益的儿子阿容飞从小智障,3 岁还不会走路,彭秋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和她的团队不辞辛劳地为小容飞进行康复训练,终于小容飞不仅学会走路,现在已在州特殊教育学校上五年级。

    残疾儿童的“贴心妈妈”

    残疾人康复协调员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活,怒江由于山高谷深很多残疾人家庭住得比较远,爬山过河在村里被狗追咬,风吹雨淋是常事。有些残疾人家庭还因为孩子残疾感觉抬不起头,对上门家访很抗拒,但每次彭秋梅耐心细致地做残疾人家属的工作,一直到他们认可为止。
    彭秋梅的家是个和谐的六口之家,曾获得过泸水市“最美家庭”荣誉称号。有一儿一女,和公婆一起居住,爱人经营着一家小旅馆,儿子在州实验小学上三年级。印象最深的是女儿一岁半时,彭秋梅有一个去珠海培训学习的机会,可想到孩子还小,彭秋梅犹豫了,没想到公婆却劝导她:“孩子交给我们,你就放心去学习吧。”这给了她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丈夫也经常陪着她去入户做康复训练。
    谈到家人,彭秋梅满心内疚。
    彭秋梅帮忙做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家都住得比较远,父母上下班时间不固定,因此家访和康复训练一般都选择下班时间去。有一次丈夫外出,家里只有公婆和两个孩子,她帮忙做康复训练的孩子家路远一时回不了家,儿子的作业没人辅导签字,当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时,一直等着她回家签字的儿子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妈妈,你的心里是不是只有做康复训练的那些孩子。”一向坚强的彭秋梅心疼得流下了眼泪。后来经过反复沟通儿子终于理解了妈妈的工作,还提出把自己的压岁钱给这些小朋友买零食。
    回顾一路走来的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彭秋梅说:“出过汗流过泪,有时还遇到过社会上的各种不理解,但当她看到残疾儿童的家长,流着泪进来,带着笑声回家时,觉得自己所选择的这份事业,是世间最有意义的。”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