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彭梅魁保存彭老总手稿17年,78年找黄克诚帮忙:伯伯您替我交了吧
  • 彭梅魁保存彭老总手稿17年,78年找黄克诚帮忙:伯伯您替我交了吧


    前言


    1950年1月,一辆从湖北开出的火车,载着彭老总家侄子侄女四个孩子开往北京。


    对彭梅魁而言,她的心情无疑是很激动的,因为她即将要见到的,是此前从未谋面的大伯,可就连彭梅魁也没有想到,等到她见到大伯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六个月……


    “我们都感受到久违的父爱”


    彭老总一生虽然有两段婚姻,但是却并无子女,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建立。


    不过,彭老总一生虽然没有子女,却又许多侄子侄女,陪伴他度过了晚年的岁月。


    彭老总有兄弟两人彭荣华、彭金华,两个兄弟先后在兄长的带领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被国民党当局杀害。尤其可恨的是,彭金华是1940年百团大战胜利以后被害,彭德怀曾为此致电蒋介石,要求严惩凶手,可惜此事最后便不了了之。


    彭荣华、彭金华牺牲后,家里就仅剩下孤儿寡母,尤其是家里几个孩子,他们都失去了父亲,生活上也日渐艰难起来。


    好在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彭家的孩子度过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彭梅魁对于那段难忘的经历,始终记忆犹新,而在她的心里,她更想见见她那个素未谋面的大伯。


    1950年6月,彭梅魁连同几个兄弟姐妹一起,被接到了北京饭店。


    即便明知道是亲人,彭家孩子在见到彭老总时,心里仍不免紧张。


    彭德怀见状,赶忙拿出一些糖、果子分给孩子们吃,一边吃一边问:“你们怎么上来的呀。”


    当时北京饭店里装有电梯,几个孩子都没见过,于是回答:“就是那个一按钮就上来了。”


    “哦,那是电梯。”


    彭家几个孩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就是电梯。


    彭德怀看着眼前的几个孩子,一个个的辨认,看到彭梅魁在一旁,于是上去拍了拍她的脑袋。


    “你叫梅魁吧。”


    “是。”


    彭梅魁机械的回答了一句,心里不免有些奇怪,怎么一下子就把我认出来了呢?


    后来彭梅魁才想起,早年在老家时曾给大伯写过一封信,信里曾详细的写过一些自己的情况,除此以外,彭梅魁还提了个要求,那就是要求读书。


    彭老总接到信以后,立即安排几个侄女到武汉,在武汉市长吴德峰的帮助下上了学。


    虽然彭老总打仗的时候性如烈火,但面对这些侄子侄女,却十分温和,让这些孩子们也感受到了些许久违的温暖。


    当天晚上,这些孩子就在北京饭店住下了。


    有一件事让彭梅魁印象很深刻。


    彭老总住的那间屋子很小,彭家几个孩子根本就住不下,彭德怀提议,不如我们打地铺,说着就叫大家把被子全都铺到了地上,他还和孩子们挤在一起睡下。


    彭梅魁到底年纪上还是打些,主动劝:“您岁数这么大了,明天还要上班,还是上床去睡吧,我们睡在这儿陪您就行了。”


    哪知彭德怀却说:“今天大团圆,一律平等。”


    “现在睡在这儿就不错了,战争年代哪有这样的地方睡啊。”


    彭梅魁回忆称:


    “我们几个都睡下了,伯伯没睡,挨个儿给我们盖被子,我们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彭梅魁都没有在见到大伯,当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彭老总也跟着去了朝鲜,战事紧急,也顾不上太多。


    一直到回国以后,才有见过几次。


    彭梅魁记得,彭老总叫了她几次,她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就把几个兄弟姐妹都叫上,一起去看望。


    彭老总始终牵挂着这些侄子侄女,一见面就问他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有困难克服不了的话就去找帅妈妈。


    帅妈妈就是帅孟奇,时任中组部的副部长。


    不过彭家兄弟姐妹后来并没有主动去找帅妈妈,毕竟曾经经历过战争年代的环境,彭梅魁称:“我们这些人都是很能吃苦的。”


    彭梅魁念完中学以后,又上了北京医士学校,即便是后来参加工作以后,彭梅魁也没有依靠过大伯的关系。


    在学校念书时,学校很多人都知道他们的家庭,可彭梅魁在学校并不主动说这些,1956年彭梅魁被分配到北京汽车制造厂。


    伯母浦安修送给彭梅魁一双皮鞋,彭梅魁穿着这双鞋到厂子里以后,大家都好奇的问:“这鞋是谁给的?”


    “我捡的。”


    彭梅魁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在工厂三年多的时间,彭梅魁始终没说过自己是彭德怀侄女,一直到1959年9月以后……


    难以割舍的亲情


    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来袭。


    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代,每一个人都面临艰难的选择,而彭梅魁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彭梅魁跑到厂里,向厂领导说了自己是彭德怀侄女的事儿,还问了一句:“伯伯妹儿美女,对我们这些侄儿侄女关心的非常周到,我今后还能不能去看他。”


    得到厂领导批准以后,彭梅魁立即前往中南海看望伯伯。


    两人见面后,话没有说几句,彭老总就开口了:


    “你也知道了,你以后不要到我这儿来了,以免影响你的工作,影响你的进步。”


    彭梅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


    虽然彭老总搬家时,并没有通知侄子侄女自己搬到了什么地方,可彭梅魁还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了彭老总的新住址。


    彭老总一见自己侄女来看望他,眼神里仿佛要透出光来,可还是嗔怪了一句:


    “我不是跟你说过叫你不要来了吗?”


    彭梅魁知道,大伯心里是高兴的,越是在这样艰难的时刻,就越是需要亲情的陪伴。


    彭梅魁居住的地方,离彭老总居住的吴家花园挂甲屯,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可彭梅魁还是坚持每个礼拜去一次,有时还要叫上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一起去。


    彭老总一开始是不愿意自己侄女来的,可慢慢的这种情绪却变成了盼望,他渴望侄女能经常来看看他。


    有一次,彭梅魁去看望大伯,发现大伯衬衣上的袖子撕破了,于是问了一句:“您这衬衣怎么破了。”


    彭老总笑了笑说道:“我掉到井里了。”


    “怎么掉进去了?”彭梅魁担心不已。


    “拿了桶子自己打水,晕倒掉到井里面去了,要不是警卫员拉上来,今儿就见不到你了。”


    彭梅魁关切的劝道:“伯伯,你以后别干了,你血压低,很容易晕倒,这样很危险。”


    “不行啊。”彭老总摇摇头:“劳动现在是我最需要的。”


    令彭梅魁印象比较深的是,彭老总在吴家花园居住时,在院子里种了一分试验田,还挖了池塘养鱼种藕。


    彭老总的想法是,自己试种一分地,看看到底能打多少粮食,他不仅精耕细作,保证水肥,还自己亲自扎了三个草人放在田里,避免被麻雀啄食影响产量。


    彭梅魁有一次去看望大伯,碰巧大伯在田里劳作。


    一见自己侄女来,彭老总十分高兴,于是问道:“这是一分试验田,你猜猜它能产多少斤?”


    “我猜不出来?”彭梅魁摇摇头。


    “你不是种过地吗?”


    “地我种过,但我种的是稻子,这是麦子。”


    “你就猜猜我这能产多少斤吧?”


    彭梅魁估计了一个大概的数儿:“可能会有七八十斤吧。”


    “七八十斤。”彭老总连连摇头:“你怎么不说一万斤呢?”


    一席话搞的彭梅魁笑也不是,哭也不是:“伯伯,你怎么这么说我呢?”


    “委屈你了。”彭德怀也笑着劝。


    后来这片麦田收获,彭老总亲自开镰,最后打下来的麦子一称,90斤高高的,按照一亩地折算下来,能够有个900斤。


    1963年春,彭梅魁又带着丈夫和三个孩子一起去看望。


    祖孙三代一家人其乐融融,彭老总抱着孩子不撒手,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彭梅魁在一旁提议:“来来,不如和阿公一起照张相。”


    彭老总安排三个孩子一起站在凳子上,他站在后面,彭梅魁举着相机正要按快门,却发现镜头里已经没了大伯的声音。


    “伯伯,您快过来照相啊。”


    纱门口传来彭老总的声音:“我不能和孩子们照相。”


    “为什么啊?”


    彭老总没有解释什么,只是说了一句:


    “孩子们的表情很好,梅魁,你快照吧!我现在名誉不好,孩子们还小,要让他们健康成长,不要给他们身上留下阴影。我不能跟孩子们照在一起,将来会影响他们的……”


    彭梅魁听后,眼泪不自觉地夺眶而出。


    一份关键手稿,彭梅魁保存了17年


    1962年下半年,彭老总把侄女彭梅魁叫到身边,并交给她一份材料。


    “梅魁啊,我把这个东西交给你,这包东西是很重要的,你千万要保存好,不能弄丢,千万不能给弄到外国人手里去,要是弄到外国人手里,那可就不好了。”


    彭梅魁知道,伯伯一生都很谨慎,不会无的放矢,这份材料应当是很重要的。


    回到家里以后,彭梅魁用布里三层外三层的搞过起来,放到了柜子底下,还在里面放了几件衣服压在最下面,整个事情彭梅魁连丈夫也没有告诉。


    彭老总后来虽然又拿了回去,可过了一年,彭梅魁又主动要了回来。


    1964年,彭梅魁想把两个女儿暂时送回老家去,于是主动找到大伯说:“这份材料给你带回老家去行不行,在老家埋起来就安全多了。”


    彭老总点头答应,于是彭梅魁又把这份手稿拿了出来,装在书包里回了老家。


    到家以后,彭梅魁嘱咐母亲:“这个材料是伯伯的,非常重要,关系着伯伯的一生。”


    家里拿来一个瓷坛,将这份手稿放了进去,封上了石灰和蜡,埋在做饭的灶下。


    彭梅魁一次给家里写信,没收到回应,担心是材料出了问题。


    后来家里联系彭康智,将材料转到他那里又保存了一段时间。


    兜兜转转,到1969年后,材料又回到了彭梅魁手里。


    彭梅魁专门定做了一个樟木箱子,把材料放到了樟木箱的夹层里面,小心翼翼的保管。


    彭老总晚年时,曾无数次的念叨当年的老战友,为此还嘱咐彭梅魁:


    “有些老同志你替我去看看他们,黄克诚啊,王震啊……还有一个萧胡子叫萧劲光,他年轻时有胡子,我就叫他萧胡子。”


    1976年唐山大地震,北京、天津也有很强烈的震感。


    彭梅魁一家人搬到防震棚里躲避地震,即便是这个时候,彭梅魁也没有忘记那份手稿,离开家时,她把装手稿的樟木箱子取了出来,放在一个书包里,每天背着上下班,就连睡觉时也要把书包带缠在手上。


    总而言之,无论干什么,彭梅魁都要随身带着这个包,就怕弄丢了。


    彭梅魁始终记着伯伯的嘱托。


    1977年12月,黄克诚出任中央军委顾问。


    1978年春,彭梅魁从报纸上看到,大伯的老战友、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黄克诚复出了。


    当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彭梅魁心里是非常激动的。


    “1978年,我看到黄克诚出来了,因为我伯伯说过黄克诚是个很好的人,我想去看看他,但那不容易啊,我跟黄克诚没见过面,也不熟,不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


    黄克诚赠词一首给彭梅魁


    彭梅魁想要见黄克诚,确实也不太容易,后来还是托人找关系,这才带着她见了黄克诚一面。


    一听她是彭德怀的侄女,黄克诚也不由得感慨万千,热泪盈眶。


    两人简单的聊了几句,黄克诚挥毫泼墨,将自己1965年写的一首词送给了彭梅魁。


    江城子·忆彭德怀

    久共患难自难忘。

    不思量,又思量。

    山水阻隔,无从话短长。

    两地关怀当一样。

    太行顶,峨眉岗,犹得相逢在梦乡。

    宛当年,上战场,军号频吹,声震山河壮。

    富国强兵愿必偿,且共勉,莫忧伤。

    写完后黄克诚将这首词赠给了彭梅魁。


    彭梅魁谈到了当年大伯曾交给自己的一份手稿,黄克诚盛赞彭梅魁有勇有谋,是办了一件大好事。


    “伯伯让我保存的这份手稿,交代可不能弄到外国人手里去,这个该怎么办才好?”


    “是上交中央,还是自己保存。”


    黄克诚沉吟一阵,接着劝道:“自己保存难,容易损坏,我看还是上交党中央,现在中央很忙,以后找个适当机会再交。”


    说完这句话,黄克诚又嘱咐彭梅魁:“我可以帮你转交,你跟我一块去交给胡耀邦。”


    “不,黄伯伯,您替我交就行了,我信任黄伯伯。”


    彭梅魁当天没有带着这份手稿去,于是又去了一次,将手稿当面交给黄克诚。


    随着时间推移,黄克诚感觉,上交彭德怀手稿的时机已经成熟。


    1979年1月3日,彭梅魁写信给胡耀邦,并请黄克诚将信与那份材料一起交给胡耀邦。


    第二天,黄克诚就郑重其事地将装有手稿的纸包交给了胡耀邦。


    “黄老,这是什么呀?”胡耀邦接过纸包,有些疑惑。


    黄克诚素来就有崇高的威望,尤其是在过去战争年代,曾提出不少正确的建议,虽然年龄不是很大,但所有人都尊称黄克诚为“黄老”。


    “你打开看看就知道了。”黄克诚说完一句话,随后便沉默不语。


    胡耀邦慢慢的打开纸包,里面是一本笔记和一摞厚厚的稿纸,稿纸上的自己苍劲有力,胡耀邦快速的浏览了一遍后,激动的同时又有些疑惑:


    “这是彭德怀元帅的手迹啊,黄老,这些手稿您是从哪里找来的呀?”


    听到胡耀邦询问,黄克诚缓缓答道:


    “这是彭德怀同志的侄女彭梅魁在母亲和两个弟弟的帮助下,保存下来的,算来有17个年头喽,不容易啊!本来在你主持中组部工作的时候就想交给你,彭梅魁同志怕你忙,让我在方便的时候再交给你。她只要求你给她写一张收条就行了。”


    “好,我这就写。”


    胡耀邦立即挥毫,写下了一张收条:


    克诚同志并梅魁同志:

    今天上午,克诚同志交给了你要他转给我的彭德怀同志的一批手稿。计:5个32开笔记本,一个22开笔记本,一封给中央的信的手稿,一份注有眉批的“庐山会议文件”。

    我当作珍贵的历史文物转给中央。

    这封信是我给你的收条。

    胡耀邦

    1979年1月4日上午


    胡耀邦收了这份彭老总的手稿后,并没有交给中央档案馆保存起来了事,而是组织了相当的一部分力量,将手稿的内容整理出来,随后以《彭德怀自述》为书名公开出版。


    彭梅魁完成了大伯赋予的任务,即便时隔多年,当她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来,仍然不禁有许多感慨,从彭德怀一生的事迹中,彭梅魁不禁感受到了伯伯的刚直不阿,还有他作为一个真正共产党人顶天立地的高尚人格。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