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宗氏动态

铭记革命历史 铸就红色丰碑——革命老区竹围彭
  •                                  铭记革命历史 铸就红色丰碑——革命老区竹围彭

                                                                                         彭世新


            竹围彭有四个祠堂,有总祠堂彭古愚公祠堂,分支祠堂瑞芝堂、瑞安堂和瑞和堂,座落在广西北流市桂塘社区桂塘路,四个祠堂之间相距几十米到三百米不等,都是竹围彭姓祠堂。竹围彭,在北流的街坊都会认识,为什么叫竹围彭?原来在解放前,我们的祖辈已在这里扎根几百年,在村庄周围种满了竹子,竹子越来越茂盛,形成像围墙一样的天然防护带,形成了很有特色的以竹子做围墙的彭氏村庄,叫“竹围彭村”,习惯叫“竹围彭”,竹围彭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早有太平天国将领彭亚初、近有彭承汶、彭承光等老一辈红军战士。土地革命时期竹围彭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竹围彭的革命历史是光荣的,是值得后人铭记的。

          竹围彭古愚公祠堂(现更名为彭海山宗祠),以及瑞芝堂、瑞安堂是早期广西共产党在北流县主要活动地之一。到此活动的革命同志有朱锡昂(省委特委书记、烈士)、俞作豫(县委书记、烈士)、黄嘉谷(县委书记、烈士)、姚勋铭(县委巡视员、烈士)、朱光(解放后任广州市市长)、容天(县委委员)、梁君怡(党员)、李春林(党员)等。

         自国民党反动派在广西实行“清党”后,中共广西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共广东省委伺机恢复重建广西党组织,当时广西党组织隶属广东省委领导,机关设在香港。早在1927年10月,中共广东省委鉴于当时广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杨殷便与时在香港的原广西党组织负责人陈勉恕商议,派员返桂恢复发展工农运动和农民武装等事宜。11月初,在香港的俞作豫受陈勉恕派遣,潜返北流、玉林、贵县等地,为领导机关选点等事宜摸清情况。在北流,俞作豫通过街长彭宜廷(瑞芝堂彭伯麟次子,名祖年,号宜亭,排行六。中华民国时期任北流县附城十里局局董兼县城防队总队长)联系到黎衍。黎衍是共青团员,因父母双亡,在家守孝,闲住多年,听说共产党要在北流设立机关,他欣然答应将他家的一栋四合院新房子——黎家庄(现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瓦窑头公园的正对面,滨江华府的旁边),无条件地让给共产党作为领导机关使用。黎家庄坐落在北流城南郊区瓦窑头,距离城区2公里多路程,面向圭江,背靠山坡,离附近村庄稍远,是开展秘密革命活动十分理想的场所。

           由于竹围彭四面由茂密竹子围住,形成天然的屏障,外人不能随便进入,而且距离黎家庄也只有不足一千米的距离,很适合开展革命活动。在彭宜廷的帮助下,1928年春,俞作豫在竹国彭的老祠堂和瑞芝堂开办武馆,公开招收贫苦农民青年和城区有志青年免费来学功夫,竹围彭村内贫苦有志青年都参加了。人和乡除竹围村外,附近乡村还有牛柑塘、勒了塘、松山、冯圣宫、石川垌、石堰、白须、横石、三官口、龙安等村都有人来参加,共有130多人。起初成立劳农会,后又建立农民自卫军(又叫赤卫军)。俞作豫从老家岭垌调来了几十支枪给农军训练,枪械教练是黄开芳,也是岭垌人(俞作豫北伐时的警卫员)。从学拳练棒到真枪实弹训练,大家都学得很起劲,很快就掌握了枪械知识和操作要领,然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运动,发动了反夺佃斗争。

          1928年10月间,李明瑞从武汉前线回到北流探亲时,秘密到瑞芝堂联络并与武馆教头李亚佩(牛柑塘李屋人)、彭任甫(瑞安堂)切磋武术。(李明瑞之孙李文威也说覃八师经常对他讲“我小时候经常到竹围彭偷看练功夫,就见过李明瑞与李亚佩比功夫”)。

          1929年6月下旬,在李明瑞、俞作柏的支持下,俞作豫在南宁通知北流的党组织发动赤卫军到南宁参军。党组织决定从农民赤卫军中挑选一批骨干前往,彭承汶、彭承光弟兄二人积极报名参军,竹围彭的赤卫军就有80多人踊跃报名参军。北流的党组织为后来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输送了一批武装骨干力量。

          1930年3月20日,桂军大举进犯龙州,红八军军长俞作豫亲自率队奋起抵抗,与敌人展开了激烈战斗,击退敌人多次进攻,终因寡不敌众,龙州城被攻破,红八军被迫撤离。待主力部队撤出时,俞作豫下令阻击部队死守龙州铁索桥,掩护部队撤退,铁索桥成为阻击战的主战场。从上午血战到下午,敌人发起数次冲锋都被红军打退,敌人不得不重新部署,调兵遣将,还增加了迫击炮、山炮轮番轰炸,战斗十分惨烈。在这场惨烈的龙州保卫战中,北流籍的红军将士大部分牺牲,从瑞芝堂输送出的80多名子弟兵(除彭承汶已到总指挥李明瑞身边当警卫员外),都参加了龙州保卫战的铁索桥阻击战,几乎壮烈牺牲。

          在百色龙州起义中,北流子弟兵浴血奋战,不怕牺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为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开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竹围彭众多参加革命的同志中,老红军彭承汶就是其中一位突出的代表,他跟随李明瑞从广西转战到江西,无役不与,参加了大小战斗一百多次,在血战梅花村、抢渡乐昌河的战斗中立了大功。在江西苏区参加了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战斗。他曾在一代伟人朱德、邓小平身边工作过,是红七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红七军长张云逸、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三位红军高级将领的警卫。

          《中国共产党北流历史》一书中讲到,据老红军彭承汶回忆:“在百色龙州起义中北流籍红军估计至少牺牲了五六百人。”

    张云逸大将在1958年8月撰写了《百色起义与红七军的建立》一文。文章写好后,张云逸写了一封信并附文章请邓小平审定,邓小平阅后批注:“应该突出反映李明瑞、俞作豫、俞作柏在起义中所发挥的作用。”“无数先烈的革命精神是应该弘扬的,对他们的光辉业绩是应该继承的。”

           彭承汶从参加红军跟随李明瑞在龙州平叛、榕江战斗、收复百色和北上苏区转战一万二千里,参加了大少战斗百余次,立了不少战功,其中表现最出色是1931年2月5日红七军抢渡乐昌河,李明瑞与邓斌(邓小平)率领55团和58团-部1200多人先渡河。张云逸率55团和后勤人员900多人还差6里路未到河边,这时敌人潮涌而来,敌人从韶关用汽车运来4个团的兵力并用机枪扫射封锁了河心,红七军被截为两部,敌人企图在此消灭红七军。在这紧急关头李明瑞果断地掏出笔记本,写了几行字撕下命令彭承汶火速过河把信交给张云逸叫他不要在此渡河。李明瑞和邓斌(邓小平)叮嘱彭承汶:“千方百计要把信及时送到,信送到后不要返回来了,跟随张云逸行动。”,2月的乐昌河河水冻得刺骨,敌人子弹像雨水-样射向河心。彭承汶想:如果搭船过去时间不允许,太慢了,渡船的目标又太大是敌人射击的目标,如出了什么亊信沒有送到,张云逸如来到河边一切都晚了,这是关系到900多人的生命啊!他不敢想下去了,毫不犹豫跳进河里潜水躲过敌人的射击,快速到达对岸又速跑了6里路及时把信交给张云逸,使红七军化险为夷,彭承汶得到张云逸高度赞扬。

          彭承汶、彭承光弟兄二人跟随俞作豫参加红军,彭承光在龙州保卫战的铁索桥阻击战中牺牲了。彭承汶跟随李明瑞转战到江西苏区,参加了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不幸负伤。1934年10月红军大部队实行战略转移,彭承汶因伤留在苏区,又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彭承汶在李明瑞、张云逸、俞作豫所指挥的部队浴血战斗,立过不少战功。也曾在一代伟人朱德、邓小平身边工作过,是红军总司令朱徳的警卫班班长。

         1979年,彭承汶写给康克清的-封信,是回忆苏区时在朱德、康克清身边的生活、作战内容。康克清看后在有关史实的重要话句打了圈圈点点,并在信边写上“确有其事”几个字。彭承汶得到了康克清几个字的回音已心滿意足了,几十年想念首长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竹围彭的祠堂在土地革命时期曾是中共地下党和赤卫军活动的据点,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已经倒塌。为了抢救革命历史遗址,需要及时修复。我们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及时落实。并在2017年第二批革命老区转移支付项目资金中拨款120万元,专项用于北流镇环城村老红军彭承汶、朱锡昂、俞作豫革命遗址瑞芝堂的维修项目,现在工程还未完工。衷心感谢党和政府对竹围彭瑞芝堂革命遗址重建的支持和关怀!

    瑞芝堂的革命遗址是历史的见证,保护这些革命遗址,是我们后辈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让这些遗址、遗迹和文物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对子孙后代进行传统教育将会收到最现实、最直观、最生动的效果,把前辈的革命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2020年8月28日


    (注:彭世新是老红军彭承汶的儿子。)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