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祖文化

他状元及第,才学出众,被皇帝尊为老师,有“天子门生,门生天子”之誉
  •     彭浚  字映旌,号宝臣,乾隆三十三年(1769年)生,嘉庆十年(1805)考中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内阁侍读学士、太仆寺少卿、顺天府丞。故有“天子门生,门生天子”之誉。道光十三年(1833)殁于老家——今珍珠乡黄梓塘村。 


    为官履历


    彭浚从嘉庆十年钦赐一甲一名进士及第,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开始,到道光十二年,因脚疾辞官回乡养老,共为官27年。


    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科进士第一名,钦赐一甲一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翰林院相当于中央党校+中科院、社科院,也相当于中央书记处、中央办公厅和政策研究室,修撰是负责人,修编是秘书。官级从六品,相当于正部级。)


    嘉庆十六年(1811年),彭浚任会考考官,协助会考。(会试考官,出题监考,负责人才选拔,责任重大)。


    嘉庆十八年(1813年)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后任右春坊、左春坊赞善,中允,翰林院侍讲,咸安宫总裁,教习庶吉士等职。(右春坊、左春坊赞善,中允为太子官。翰林院侍讲,咸安宫总裁,教习庶吉士翰林官员升迁过度职务。)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散馆考试时列为三等,因此降职为户部员外郎。(户部员外郎,六品、七品官,相当于财政部司处级官员。)


    道光元年(1821年)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


    道光三年(1823年)大考后升为内阁侍读学士,太常寺少卿,官至奉天府丞兼奉天学政。出任奉天学政时,改革陈规陋习,捐银建棚,学风为之一振。(内阁侍读学士,相当于中央四品司、司局官员,主要是管文件收发、掌管翻译之类的工作。太常寺少卿、奉天府丞,相当于直辖市市长。顺天府丞兼学政,相当于北京市长兼教育部长。)


    道光四年(1824年)彭浚回乡服丧。


    道光七年(1827年)复职起用。


    道光十一年(1831年)充顺天府丞兼学政,官至太常寺少卿。


    道光十二年(1832年),因脚疾辞官回乡。


    道光十三年(1833年)病故,享年60岁。


    彭浚为官27年(其间丁忧3年),主要工作是为选才,撰文、撰修史。多次典试、督学,为朝廷选拔了许多人才。嘉庆年间,他协助乡试,“前后三甲皆出其门”。河南祝庆蕃兄弟三人同登科第,也出其手。


    官德高尚


    为官期间,官德高尚,让人钦佩!就是家庭美德,也让世人敬仰!结发妻子饶氏,跟随左右,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家庭和眭,人丁兴旺!


    为官之前,已生有三子一女:兆榜、兆棣、兆柄、彭一;为官期间又添四丁:兆松、兆桢、兆樾、兆槭。彭状元家是一个官宦大家庭,但彭浚严守祖训,严以律已,严肃家风。恪守“自奉节俭,一丝一粟,备深顾惜,非宴宾客,食无兼味”,亲书“勤、俭、忠、恕、忍、让、公、和”告诫家人。


    辞官回乡后,还重视人才的培养。以自己为官20多年的积蓄置义田租364石(担),折合218亩,以田获利资助学子。济人利物,尽其所能,倾其所有,深得百姓称赞。


    渊博智睿,深得圣心


    京城为官,霸道大气,更多的是渊博、智睿。


    就在彭浚考试前一年,纪晓岚因病辞民世,考试的那一年(嘉庆十年),刘罗锅刘镛也离开了人间。在这个时候,彭浚带着江南人的才气来到了皇上的身边。


    皇上首先也得了解了解他钦点的这个状元,该问问彭浚的家境了。同僚们的询问,彭浚以言藏拙,应付了过去。对皇上又该怎么说呢?


    一天早朝后,皇上留下几名大员,说要一起与彭浚拉拉家常,彭浚小心应对侍候。不一会,皇上问道:“彭浚,你家住湖南衡山,说说当地情况。”


    彭浚答道:“我是湖南衡山人。那里风景秀美,物产丰富,地灵人杰。地名叫珍珠堆,左有金花桥,右有银花桥,山冈不高而秀丽,田野不广而肥沃,溪水不深而澄清。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雨而不涝,晴而不旱。”


    皇上赞道:“那真是个好地方。”随即问道:“你家境如何?住房咋样?”


    彭浚很要面子,贫穷家境不能当着文武官员说贫穷。于是说:“家境尚可,住的房子有七十二廊柱落地,三十六个屋栋朝天。”


    皇上问:“这么大的房屋盖的什么瓦?”


    彭浚低头轻声答道:“我家房屋上盖的是金条。”


    众官员听了大吃一惊:“皇宫尚不能用金条盖房,你一个百姓家哪能用金条盖屋?”


    皇上不动声色地继续问:“你家如此富裕,钱从何来?”


    彭浚答道:“家里喝半边江的水,有两只船在河里驮盐。”


    有一江浙出身的大员马上插话道:“盐是官家货物,你家怎能如此大量驮盐?”


    彭浚答道:“我家船上驮盐,没有盐卖,没犯法。”


    皇上话锋一转,再问道:“你家乡如此秀美,家庭如此富裕,民风如何?”


    彭浚朗声答道:“家乡蒙皇恩浩荡,民风淳朴,勤劳和睦,人人安居乐业,户户日不锁门,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一片升平景象。”


    皇上听了大喜,说将择日派员前往衡山彭浚家乡踏看。


    过了几个月,皇上在养心殿再次召见彭浚,开门见山地问彭浚:“你家里如此贫穷,上次你为何说富得流油?”


    彭浚坦然答道:“我家里虽然贫穷,但我不能在众大臣面前讲家丑。那样也是对皇上的不恭,但我讲的句句是实情。”


    皇上说:“你家乡的情况基本属实,但家里的情况不属实。”


    彭浚答道:“我家住的草棚是用九根木条撑起来的,七加二是九,三加六也是九,这个数没有错。”


    皇上问:“草棚盖的是稻草,怎么说是金条?”


    彭浚答道:“稻草是金黄色的,稻草盖棚子不漏,与盖金条无异。”


    皇上又问:“喝半边江的水,两只船驮盐,总是没有的吧?”


    彭浚答道:“我离家赴京赶考前,一只祖先传下来的旧水缸不慎碰破,只剩下半边缸装水,为筹足赴京路费又没花钱买新的,所以喝半边缸的水。母亲因为穷没有钱买盐就喂了两只鸭子,靠鸭子生蛋卖钱再去买盐,这两只鸭子就是驮盐的两条船,这都是实情。”


    皇上听了彭浚的解答,不仅没有责怪彭浚说谎,反而对彭浚家贫穷而产生怜恤,也对彭浚的自强、机敏更加爱惜,当即赏赐给彭浚一些金银。


    彭浚还是以自己的机敏,把难堪的问题回答得漂亮体面。


    状元及第,才气逼人


    嘉庆十年,彭浚高中状元。此前,已经有183年湖南没有出过状元了,彭浚大魁天下后,不仅让湖南人士刮目相看,即整个京城亦大为震动,皇上更是高兴。


    在金銮殿上,皇上问及彭浚籍贯住址时,状元彭浚把家乡描绘得美丽动人。他说我那住的地方是“头顶珍珠堆,脚踏双凤桥,左有金花桥,右有银花桥,手提大印厢(湘),住在黄子堂”。皇帝听后嘉许:“是个出人才的地方。”


    当时有人刁难新科状元,上奏曰:“湖南有七十二洞,洞洞出强人”,出强人,就是出强盗,这不只是给新科状元难堪,更是对湖南人的诬蔑毁谤。皇帝问彭浚有无其事,彭浚对答说:“臣的家乡湖南衡山,只有七十二峰,峰峰出贤人。”


    皇帝听了很高兴,便说:“哪七十二峰?说说看。”彭浚便动用他的超强大脑,“祝融峰、紫盖峰、密云峰、天柱峰、烟霞峰、喜阳峰、莲花峰、白石峰……”一口气就数出了71峰。


    “还有一个……”彭浚一时应答不上,缓口气说“还有一个……”。


    “怎么了?你低着头在说什么?”皇帝问道。


    “还有一个勾头峰!”彭浚灵机一动,大声应对。


    彭浚机智敏捷,廷对圆满结束。


    据说,彭浚说完“勾头峰”后,南岳有座峰真的勾下了头,这就是在衡阳县境的岣嵝峰。


    进了京城,皇帝得知彭浚多才善对,便问家乡是否盛行对子。彭浚点头道:男女老少,人人精通。左相们很是不以为然,便奏请皇上,要进行实地考查。


    数月之后考查官员复命,说在衡州府地,连出几联,无一人启齿,彭状元是在撒谎。彭胸有成竹地恭请考查官员详述其情,看是否属实。考查官员说,在回雁峰前,他们以寺塔出句,问一挑大粪的农夫:“宝塔尖尖,一耸七层八角;”可农夫手一挥,不辞而别。


    彭浚哈哈大笑道,他已经对上了,你还蒙在鼓里。考查官员眉头一皱,还是费解。彭竣接着说,农夫是以手代言,他的意思是说:“手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


    考查官员“哦”了一声,又说在青草桥见一少女,请联请对:“青草桥,青草鱼,口衔青草”,少女并不理睬,只顾自己摘一朵黄花插到头上,转身就不见了。可见她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彭浚说,人家一个黄花闺女,怎能随便同陌生男人说话呢?她同那位老农夫一样,也是用形体动作在答对:“黄花地,黄花女,头戴黄花。你们说,是也不是?”


    面对彭浚的机智灵活,左相们连败两阵,这才低下头来,默不作声。


    彭浚用才气征服了大家,以后再也没难为彭状元了。


    学识渊博,以德服人


    彭浚曾主持过山东的乡试。乡试结束后,要回京城复命。动身回京的那天,新考中的举子们敲锣打鼓,列了欢送。那些名落孙山的学生却心怀不满,纠偏几十人,拦轿闹事,口口声声要:“讨个说法”。


    他们拦住了主考官彭浚的轿,你一言,我一语,都说自己是熟读经书,饱学多才,文章写得如何如何好,怎么不能中举?你们这些考官,有眼不识泰山,胡乱判卷,不知埋没了多少栋梁之才?


    彭浚走下轿来,问了问在最前面的几个人的名字后,就将他们考场上所作的文章背了一遍,并分析那段写得好,那段有哪些毛病,一针见血,句句在理。彭浚言辞恳切,说得那些闹事的考生口服心服,想不到世上有如此奇才,阅卷几百张,竟然过目不忘,将考生文章熟记在心。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彭状元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记忆力,令落第学子们一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不但不再拦轿叫屈,而且依依不舍地送了状元一程又一程。


    爱民若子,嫉恶如仇


    除了智慧后,彭浚还爱民若子,嫉恶如仇。


    他视学奉天,见其露天考棚,考生备受日晒雨淋之苦,便慷慨解囊,援建了东西考房,添置了40套课桌椅。


    晚年辞归故里,将多年积蓄尽数倾出,置义田364石合218亩,又购义房,办起了“文成公所”,以资乡试、会试清贫学子之用。真正是“于济人利物之事,无不慷慨为之”。


    道光年间,皇上要他回乡巡视官场。回乡后听说宜章知县鱼肉百姓,无恶不作,便打轿直奔郴州,决心申奏严惩。巧的是去郴州的路上恰与宜章知县途中相遇。知县坐的是大轿,仪仗开路,衙役、打手前呼后拥一大溜,好不威风。彭浚故意将小轿停放路中,他要亲眼见识一下这位横行乡里的知县大人。


    一贯作恶多端的知县,哪容得下小轿挡他的路,即令衙役动手,扬言要掀翻小轿,将主人和轿夫往死里打。彭浚从轿里亮出“天子门生,门生天子”的红字灯笼,走出轿来,正色道:“知县大人官不大,威风不小啊!”知县这才知道来者是内阁大学士彭浚,吓得面如土色,冷汗淋漓,赶紧磕头求饶。彭浚说,你不是嫌这条路窄了吗?你自己出钱把路加宽就行了。知县哪敢不依,只好将自己搜刮来的不义之财把宜章到郴州90里山路扩宽修好。


    这条古道现今还在,它已经成为了中国官场惩治腐败的活教材。


    彭浚凭他的霸气、才气,机敏、豁达,在官场打拼了20多年,为清王朝选拔了一大批人才,掀起了官场廉政新风,处理了一批棘手事务,深得两位皇帝(特别是道光皇帝)的青睐。彭浚病逝后,道光皇帝亲写文祭奠,痛呼:“朕为太子,先生师也,朕为天子,先生友也。先生逝矣,何师何友?”并敕为乡贤。


    彭浚的德行、才华、文风一起被庙堂江湖传为佳话;他的为人、为学、为官一直备受后人崇尚。彭浚无愧于“乡贤”称号。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