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彭宪英: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知心大姐”
  • 彭宪英: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知心大姐”


    “心里要是有个心结、疙瘩啥的,愿意和她讲。”“她办事情公平,干练利落、心细如针。”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丰都街道永安社区,提及“彭宪英”三个字,大伙对这个“知心大姐”竖起来大拇指。
    今年46岁的彭宪英是永安社区常务干部。回忆过往,彭宪英有苦难言。
    彭宪英原居住在兴义市猪场坪镇毛草湾村,成家后的她儿女双全,平时丈夫外出在工地上干活,她在家做点小生意,日子过得还算幸福。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3年,彭宪英的丈夫因车祸去世,这几乎让这个家庭支离破碎,彭宪英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父亲。一家人失去了顶梁柱和主心骨。两个孩子尚未成年,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开支和子女培养教育落在了彭宪英一人肩上,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彭宪英并未因此倒下,没有“自暴自弃”,她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积极面对生活,加之党和政府的关怀,将其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孩子均享受了教育扶贫政策,两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学读书没有受到影响。
    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7年3月,彭宪英一家搬入丰都街道永安社区。
    刚搬来时,一切并不是那么顺利,彭宪英自身仅有的“技能”在城里找工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一直坚强的她积极主动响应社区号召,报名参加烹饪、绣花等培训,有了一技傍身,她那股面对生活不服输的韧劲儿也在感染着身边的人。
    “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确实不容易,而且还能供孩子上大学,大家都佩服她!”永安社区新市民谭诗启这样评价彭宪英。
    2018年对于彭宪英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自己通过选举当上了社区常务干部、女儿大学毕业了、儿子入伍参军了。“也是2018年,我向组织主动递交了脱贫申请。”
    永安社区是兴义市15个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居住区之一,有来自兴义雄武、南盘江等乡镇的305户915名新市民搬迁到此居住。
    常怀感恩的彭宪英成为社区干部后,更忙了。
    “享受党的好政策,我们都是从条件不好的地方搬来的,有缘成为一家人,远亲不如近邻,我们更应该互相关心和帮助。”进入社区工作后,彭宪英和大伙打成一片,倾听群众呼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谁家有困难、谁家闹矛盾,她都会主动上门帮助解决。“哪家住哪号房、家庭成员、残疾人、是否享受低保、就业等情况我都熟悉,谁家在生活上、就业上等有困难,也愿意和我说。”
    “在大伙心里,彭大姐是最知心和最贴心的!”“社区有这样的干部,我们放心了。”彭宪英的付出得到了大伙的肯定。
    彭宪英常和大伙说,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能够从一个山沟里走出来,成为新居民,过上城市新生活,全靠党和政府的关怀。
    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彭宪英跑遍社区所有贫困群众家中,摸清社区贫困群众就业情况,尽力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信息,为社区精准掌握贫困群众就业信息情况当好参谋助手。
    彭宪英介绍,永安社区结合多个乡镇的村规民约,制定了《永安社区新市民公约》,以统一的标准管理新市民,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社区治理工作,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管理难等问题。
    “永安社区还按照《新市民公约》,评选‘文明守信户’‘勤劳致富户’‘遵纪守法户’‘团结互助户’典型,激励新市民转变观念,融入新生活。”彭宪英说,公约文字如顺口溜一样简单易懂,朗朗上口,大家读得懂、记得牢。
    “我希望自己多付出一点,多努力一点,让和我一样搬进新家园的父老乡亲尽快融入新生活,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彭宪英笑着说,她将一如既往地做好社区服务工作。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