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容县彭氏大屋,广西唯一中西合壁客家人老宅院
  •      dcabd94df9fa41d0abf7df9dfaa80e7b.jpeg 

           容县是著名侨乡和客家人聚集地。东汉末年有一批中原士人到岭南避难,史上习惯把从中原南迁的汉人俗称客家人。客家人在颠沛流离的逃亡苍凉旅途中,最迫切需要是能够安居下来,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于是从古至今,客家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一旦身上有余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房盖屋,把生命中最大的心愿实现了。

          容县灵山镇六良村彭氏大屋跌宕起伏的人文历史故事,就满满见证了客家人(祖籍唐山)在广西“雁行有序,燕垒安居”往事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汉·应劭《汉官仪》中说:“典职杨乔纠羊柔曰:柔知丞郎,雁行有序。”雁行:指雁飞时有序的行列,引申为兄弟。指兄长弟幼,年龄有序,如同雁之依行而有次序。

           宋·叶茵《勋业》诗云:“勋业占渔蓑,因閒学种荷。春秋几燕垒,人世一鸡窠。雨急溪声壮,堂宽野趣多。狂歌狂且醉,还感醉时歌。”

           “雁行有序”、“燕垒”被称之为中华诗词之经典,如今贴切用于一座古老的村寨上,这种文化感召力每每使人浮想联翩、趋之若鹜。

            那么,彭氏大屋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它离容县县城40公里,占地面积约3亩左右,分上下2层,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建筑格局为3进18井共99间内房及7处楼梯。从任何一个楼梯上去,都可以走完二层回廊,这在广西绝无仅有。

            彭氏大屋建于1933年,属民国时期建筑。房屋四周外墙上设有不少炮眼,炮眼设计成葫芦状,非常独特,这种城堡式村屯对清末民初防御广西猖獗的土匪盗贼非常有用。因彭氏祖上留过洋,设置枪炮眼,用洋枪洋炮保村卫家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了。

           时过境迁,山环水绕的彭氏大屋,现在只有3户人家居住,但它璀璨的历史却仍然熠熠生辉。

           据该宅院的主人之一,华侨彭如林先生介绍,该宅院是他祖父几兄弟,以两千个大洋从丹麦华侨建筑设计师那里购到图纸,从马来西亚带回容县,后逐年带钱回来建造的,直到1945年才建成现在的规模。

          彭先生又说:祖父是家中的长子,肩负起家族谋生的重担,19岁时来到了当时的英国殖民地——马来西亚,他先在英国人的橡胶园打工,站稳脚跟后,把三个弟弟先后带到马来西亚,因为勤劳,渐渐取得英国人的信任,往返灵山和南洋,把同乡带到马来西亚打工。经过多年艰辛的经营打拼,彭家有了自己的橡胶园。赚了钱的彭氏兄弟,首先是想到回家乡建房子。

          宅院建筑风格大部分是按我国客家习惯、格局所建造,但正厅门面等也吸收有丹麦和欧美一些国家的风格建筑的,是少见的“中西合壁”建筑群体。宅院厅正门顶格是"雁南”下格是“燕北”,左联是“雁行有序”,右联是“燕垒安居”。

           梳理后意思,“雁南”即已出南洋找活路、求发展的“唐山”人;“燕北”即留在“唐山”老家的兄弟妻儿,“雁行有序”即老祖几兄弟出南洋找活路、求发展是老大先出去,后又带细佬一一出去的,象大雁南飞,成行有序,争到钱后一点点带回来建这个宅院,好象燕子垒窝一样,一点一点的垒,最后得了这个安居的地方。

           如今,彭氏大屋已入选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广西研究客家历史文化和建筑的典范。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