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千年古村一一栗下
  •        江西吉水县尚贤乡有一叫“栗下”的千年古村落,它距吉安市26公里,与吉水的黄桥镇、吉安县桐坪镇相邻,村中137户、460多人,均为“彭”姓。该村最具特色的是古村与新居层次分明,沿山坡梯次而建,排列有序;古村内保存有完好的明清园宅建筑群、彭氏大宗祠、古井、古塘、古桥、古亭、古塔等等,它告诉我们,这里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


           栗下村土地肥沃、百草丰茂。据历史记载,该村盛产富商,为官者很少,站在高处遥看栗下村,此地似乎是一个聚财之地。

             栗下古村始建于宋代,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有50余栋,古松、古樟、古枫、古桂树近千株,楹联随处可见。幽深的鹅卵石巷道,与古建筑、古林木构成一幅天然的乡村画卷。特别是古村的“九栋十八厅”,建筑面积达两千多平方米,颇为壮观;精美的木雕、砖雕,雕龙画凤,金饰彩绘,让人叹为观止。

      村头的“惜字塔”,高二十米,五层,六角造型,塔身有彩绘。当年受科举制度影响,村民认为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读书人就在此焚烧字纸,足见当年该村十分重视读书。

        惜字塔和驿站历经岁月沧桑,如今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了,不知有多少读书人曾经从这里走出古村落。


         栗下村“彭氏大宗祠”建于1882年,雅称“文瑞堂”,宗祠建筑四周是参差有致、雄浑古朴的马头墙,其内部结构依照客家民居“三进三开”扩之为“三进六开”,形成规模庞大的“九栋十八厅”并具炫耀之意的典型建筑。其特点:高古幽深、雄奇大气、突显奢华、不为民居、仅作祭杞会客之用。所谓“三进”,即跨入大门进下厅,再依次进中厅、上厅,层层递进,层层加高;“六开”,则以正厅为中轴,左右延伸,两侧院落对称,房屋对称,门窗对称,表现的是强烈的结构上的对称美!内饰全部采用做工精细的木雕,祠堂顶部浮雕依旧保留完好,每一个图案,都源自一段中国历史故事。


           祠堂内的天井。下方有钱币造型的排水口,雨水从上厅流至中、下厅直至祠堂前面的半园型蓄水鱼池,排出祠外。天井历经百年雨水冲刷,即便屋顶垮塌,排水系统依然完好通畅,足见当初的设计科学合理。 

    宗祠外景。堂前有500多平方米小广场,广场前方有两座半月形小鱼池,池内投放金鱼,供人观赏。池塘上方有一明末时期建的月牙形拱桥,正对拱桥小广场立有一对大清旗杆,旗杆两侧石块刻有“大清光绪丁酉进士彭鼎泰立"字样。清朝年间在广场立旗杆是有讲究的,只有在地方做了官或中了进士的人才有资格立旗杆。


      彭氏大宗祠是清末百岁公彭佐庭投资建造。彭佐庭年轻时外出经商,在湖北汉口开始替钱庄做徒,赚钱后开钨矿,获利丰厚,衣锦还乡即投巨资建造了这座占地两千多平方米、九栋十八厅的大宗祠。据传,为修建大宗祠的物料准备砖块耗时四年,木料三年,内装修用雕工和漆工又三年,可谓倾其毕生之力修建了这座气势恢弘的彭氏大宗祠。

          文革期间,祠堂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动物木雕被锯掉头,各种饰物被盗,甚至有好些房被拆,如今复原都十分困难。幸好当年栗下村民为了应付“破四旧,立四新”,他们用黄泥糊住祠堂所有匾额,如今,洗去黄泥使得匾额原貌得以恢复。

          2017年元月28日(初一),栗下古村举行了隆重的“添丁宴”,200多位18岁以上彭氏后人在“彭氏祠堂”聚合,庆贺古村人丁兴旺,香火延续。以这形式强化村落繁衍的重要性,是中国无数个村落的共性,中华民族由此而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作者:枫林小溪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