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祖文化

四川彭姓人,历朝历代大人物众多
  • 大彭国灭亡后,彭姓人纷纷迁离彭城,又在今四川阆中彭城镇彭城坝和彭州、河南原阳、湖北房县、甘肃庆阳分别建立了5个部族方国性质的大彭国,为彭姓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留在中原的彭姓人,也继续在商朝担任重要职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彭姓人在先秦时期的活跃性,远远大于其他姓氏,这为后来彭姓人文治武功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彭姓人在迁徙发展上也跟随大流,从北方辗转迁徙到南方,从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一次又一次地转移,带动了一批又一批带有“彭”字的州名、城镇、乡村出现。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彭姓人从唐朝到清末,一共出了425个进士,其中有10个文武状元,唯一的武状元是清朝后期四川双流人彭阳春。在整个彭姓发展史上,四川彭姓人从来就没沉默过,他们的奋斗和拼搏,在彭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先秦时期

    四川彭姓人,建立了两个大彭国

    这一时期,彭姓人的活动区域,西起陕甘南部,西南直达四川中部,东南到浙江西部,东北到山东南部的广阔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播迁。

    大彭国被商王武丁灭亡后,彭人四散开去。留在彭城的,继续为商王朝效力,有的还在商朝出任史官和卜官。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彭的人名和地名,表明彭人在商朝仍发挥着影响力。

    更多彭人远走他乡。一支彭人向东南迁徙,经历阳(今安徽和县),南渡长江进入江西彭蠡(今鄱阳湖)和赣江上游的桃江一带。一部分人融入到当地的山越人中,另一部分人从历阳迁到浙江临安东南的大滌山天柱峰下,还有一部分人迁移到今江西、福建交界的武夷山,与闽越人杂居。

    商末一支彭人向西迁到河南渑池的彭池,后西迁到陕西白水县彭衙堡。一部分人与羌戎族的戏部族混合,形成彭戏族;另一部分人继续西迁到陇西,在今甘肃庆阳定居下来,把当地叫做彭原。

    另一支彭人撤到河南西部的鲁山县东南,周朝时成为申国国民,后来楚国讨伐申国俘虏了不少彭人,包括彭仲爽在内的很多彭人又成为楚国的臣民。彭仲爽很有才干,楚文王任命他为令尹(楚国最高官职,总揽军政大权)。

    彭仲爽先后协助楚文王灭掉申国和息国,并建议变灭国为县,在原申国和息国分别设立申县和息县,成为中国史上最早提出设县的人。因彭仲爽为楚国立下巨大功绩,楚文王赐予他很多土地,他的后世子孙世代为楚国大夫。

    秦灭六国后,把六国贵族大姓迁入关中,彭仲爽的一支后裔进入陇西,与此前迁徙到陇西的彭人结合发展,繁衍出著名的陇西彭氏。

    四川彭姓研究者认为,因彭祖生在四川、死在四川,所以彭人中的一支王室贵族在大彭国灭亡后,辗转翻越秦岭后,回到四川祖源地,主要以今彭州、彭山一带为中心繁衍生息。还有的彭人散居在阆中彭城、重庆的彭水等地居住。据说还有一支到了丹棱,使得如今丹棱的彭姓是第一大姓。

    商末,周武王召集天下800诸侯,在盟津誓师,准备与纣王决战。参加誓师大会和后来战斗的,还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其中的彭人来自哪里?

    当代史学家何光岳认为,这支彭人出自陇西庆阳;有的觉得来自湖北谷城、房县一带;还有的说是来自四川彭县(今彭州)和武阳(今彭山)。如今彭州城区内有“彭人击鼓”雕塑,表现的就是彭人参加周武王伐纣的场景。

    据学者考证,由彭人建立的大彭国,在全国有6个。除彭城的大彭国外,还有商朝时,住在今阆中彭城镇彭城坝的彭人建立的大彭国,后来被巴子国灭亡。

    第二个是在彭州居住的彭人建立的天彭国,以现在的彭州市新兴、磁峰镇为中心,疆土覆盖广汉、郫县、都江堰部分地区。在彭州建立的天彭国,应该是阆中的彭人迁徙到彭州后,新建立的一个国家。

    第三个是篯铿第28世孙篯孚的后裔在河南原阳县建立的大彭国,周赧王时期被灭;第四个是在湖北房县建立的大彭国,公元前700年被楚国兼并;第五个在甘肃庆阳的彭人建立的大彭国。

    秦汉时期

    彭越的后裔,衍出华阳和广汉派

    经过先秦时期漫长的迁徙发展和铺垫,彭姓在秦汉时开始发力。这一时期的彭姓名人,主要出自北方彭姓。其中有山东昌邑人彭越,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会稽人彭修,孝义道德感撼敌手;河南淮阳人彭宣,位居三公;河南南阳人彭宠,协助刘秀中兴汉室。

    彭越,别号彭仲,秦末时聚兵起义,最初在魏地单干,后归顺刘邦,出任魏国相国,被封为建成侯,与韩信、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建立后,彭越被封梁王。在刘邦杀异姓王的举动中,被告发谋反,不仅自己被杀,还被诛灭三族,封国也被废除。

    据彭氏家谱记载,彭越被杀时,他的小妾怀孕了,侥幸逃脱,生下了彭容(绶荣)、彭寅(绶华),后来彭容承袭武烈侯。因彭越是山东昌邑人,他的子孙自称为彭氏昌邑派。

    彭越第九世孙彭闳,4个儿子每人都衍发出了新的派系。彭德衍发出华阳派,彭德的儿子彭伦,迁居到华阳(今成都华阳);彭彰衍发出宜春派,彭彰的儿子彭翼被封为宜春侯,宜春派是4个支派中最发达的一支;彭纲衍发出广汉派,他迁居到四川广汉,后代以三国时期的彭羕最为有名;彭绛衍发出毗陵派,他迁居到会稽郡毗陵(今江苏常州),儿子彭修是个出了名的孝义人物,被记入《后汉书·独行列传》。

    西汉末年,淮阳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彭宣,官至大司马,被封为长平侯。王莽秉政专权,彭宣不想继续与王莽共事,打报告请求辞职退休。因彭宣位居高官要职,品行操守高洁,成为许多彭氏家族信奉的始祖。

    王莽当政时,南阳郡宛县人彭宠投靠刘秀,在刘秀平定河北的过程中,征集粮草支援刘秀,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后来在身边人的鼓动下,彭宠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造反!最后被家奴杀死,满门宗族也被杀害。

    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方人南迁,彭姓中心向南转移

      由于战乱及做官等原因,这一时期的北方彭姓人大举南迁,彭姓人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今山东、陕西、甘肃、江西、四川、福建等地,都出现了彭姓人。

    三国时,以西汉开国功臣彭越后裔广汉派后人彭羕最为有名。彭羕身高八尺,相貌魁梧,一表人才,但他性格高傲,容易犯瞧不起的毛病。

    彭羕最初在益州做文书工作,可能因为性格问题得罪了人,被人诬陷,益州牧刘璋以“髡钳”(剃去头发和胡须,戴上刑具)处罚他,把他贬为奴隶。这时,正好刘备要入川,彭羕投靠了刘备。

    刘备平定成都后,提拔彭羕为治中(州巡察官的助理)从事。彭羕瞧不起人的毛病又犯了。这一切都被诸葛亮看在眼里,多次私下给刘备说,彭羕这个人心大志高,不可重用。刘备于是对彭羕开始疏远,调任他为江阳(今泸州)太守。

    彭羕心里很不高兴,跑去找马超倾诉,口无遮拦地说:“您是外放官,我是内应,天下不会平定不了。”马超把彭羕的话报告给了刘备,彭羕被抓了起来,后被处死,时年37岁。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不断,“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加上北方旱灾,使得北方大量彭姓人南迁逃难,彭姓的重心完全由北向南转移。

    南北朝时期,彭宣的第17世孙(又有18、19世孙的说法)彭乐,是个比较特别的人物。彭乐是安定(今河北永年县)人,先后投靠多方势力,后来在西魏政权安定下来,屡立战功。

    北齐政权建立后,彭乐任太尉,被封为陈留王。天保2年(551年),彭乐被人告发谋反而诛杀。唐睿宗景云2年(711年),彭乐被平反,追谥为“文宣侯”。

    除彭乐以外,南北朝时,彭姓人还出了很多载入正史的人物。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彭构云世系,后裔占彭姓近一半

    唐朝是彭姓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以西汉彭越、彭宣和北朝彭乐为世系的彭姓人,在唐朝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影响如今彭姓分布格局的重要支系。

    彭乐六世孙彭景直,景云元年(710 年)考中状元,是彭姓人中第一个考中文状元的人,也是唐朝唯一的彭姓状元,对开彭姓文风,具有积极的意义。

    彭景直的儿子彭云,字构云、廷鉴,号征君、梦鲤,饱读诗书,他对阴阳图纬之学、黄老道家之术最感兴趣,在当时颇有声名。因他3次被征召去做官都推辞不就,时人送他“征君”称号。

    安史之乱时,彭构云举家迁到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市袁州区新坊乡合浦),成为江西彭姓始祖,拉开了彭姓称盛于江西的大幕。彭构云后裔分支繁多,大多分布在江西、湖南、四川、湖北、江苏、广东、福建等地,这几个省份的彭姓人,约占全国汉族彭姓人口的近一半。彭构云被后世彭姓人奉为“中兴之祖”。

    彭构云后裔彭玕,在彭姓历史上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苦心经营吉州20多年,因南吴势力进入江西抵抗失败,投奔后梁政权的楚王马殷,到了湖南郴州。

    彭玕有11个儿子,都身居高位,27个孙子也都文武将才,彭玕家族成为当时的显宦世家。彭玕子孙分布在江西吉安、永丰、吉水、峡江、安福、永新、泰和、分宜等地,后裔迁徙到湖南、福建、广东等地。

    彭玕的弟弟彭瑊,投奔马殷后,以武力和私恩逐渐占据今湘西一带,取名溪州。彭瑊去世,儿子彭彦晞继位。彭彦晞,字士愁(有的史籍写作士然),是五代十国时溪州割据政权首领和湘西土司制度的缔造者,也是彭姓土家族的始祖之一和土家族民间传说中“彭公爵主”的历史原型。

    彭氏在湘西的割据政权从910年彭瑊任溪州刺史时算起,到1727年终止,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南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前后共存在了818年。

    五代后蜀时期,华阳派彭氏后裔彭晓名噪巴蜀。彭晓是永康(今四川彭州)人,对炼丹术很有研究,是化学家、易学家、炼丹家、养生家。彭晓认为,人可以修炼成仙,年寿无限,提出了建立在阴阳理论基础上的仙道、鬼道学说。著有《参同契·分章通义》9卷,对汞、铅的化学性质和变化的认识结论,比较合乎实际并与现代科学解释也较接近,是研究中国古代化学的重要著作。

    宋元时期

    彭大雅修重庆,后裔定居在大竹

    宋朝时,全国彭姓人口大约有38万人,排在全国姓氏人口第42位,彭姓人口最多的是江西,有14万多人。其次是湖南和四川,四川当时有10多万人。这一时期的彭姓人,人才济济,进士有91人,文状元有3个(彭汝砺、彭路、彭义甫),四川彭姓名人也不少。

    北宋彭姓第一个重要人物是彭延年,江西庐陵(今吉安)人,彭构云的第12世孙,彭玕第8世孙,欧阳修的远房表弟。彭延年退休后,隐居到曾为官的潮州浦口村(今广东揭阳市厚洋村)。彭延年名气大,被奉为广东彭姓始祖,后世以“彭城”作为堂号。

    如今潮汕揭西等地及梅州市梅县区、五华、大埔、兴宁、丰顺、蕉岭、平远,陆河,惠州、东莞、深圳等地,都有彭延年后裔。其中,迁居到丰顺的人数最多,有“彭半县”之称。据不完全统计,彭延年子孙至今有200多万人。

    到了南宋,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彭龟年成为一代名臣。他历经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三朝,为人忠诚直率,善恶分明,喜欢直言诤谏,朝野闻名。

    宋朝的四川(在川)彭姓,名人众多,有彭乘、彭大雅、元末在四川建立大夏政权的明玉珍夫人彭氏(彭太后)等。

    彭乘是益州华阳(今成都华阳)人,年少时以好学闻名乡里,是出了名的孝子。彭乘考中进士后,历任汉阳军判官、普州(今安岳)知州、安州(今安县)知州、工部郎中、翰林学士、群牧使等。

    彭乘考中进士后不久,与一同考中进士的朋友到相国寺楼阁登高望远,其他人都春风得意,只有彭乘独自西望,怅然若失地说,父母年岁大了,自己不能因为贪图荣华富贵而放弃侍奉父母的责任。

    第二天,他请求组织批准他回家侍奉父母。过了一段时间,他被授职为汉阳军判官,才不得不离开父母。后来,他又多次请假回家孝敬父母,得以到四川任职。从彭乘开始,川籍官员才有了回川为官的历史,即所谓“蜀人得守乡郡”。

    彭乘后来辞官回家,喜欢搜集典籍,家中藏书上万卷。他把藏书进行刊刻校正后对外发行,当时四川市面上出手的书籍,大多出自彭乘之首。

    彭大雅是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彭构云的第17世孙。嘉熙3年(1239年),蒙古军袭击四川,彭大雅受命出任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兼重庆知府。当时的重庆虽然有城墙,但都是泥墙,一旦发生战事,不堪一击。

    彭大雅下令全城军民大修城墙,用砖石替换泥土,并扩大了整个重庆城的规模,延伸到通远门、临江门一带,形成如今的“古代重庆城”。当时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对彭大雅修城墙的举动很不理解。

    在修建重庆城墙时,彭大雅还叫各地选择险要地点,修城筑寨。他派都统甘闰在合川钓鱼山上修筑城堡,作为重庆的屏障。后来,钓鱼城成为蒙古军统帅蒙哥的折戟地。

    淳祐元年(1241年),侍御史金渊弹劾彭大雅,说他在重庆大搞工程建设,贪污腐败,导致川人怨声载道。其实,彭大雅并没有贪污,而是他的儿子在其中浑水摸鱼,收受了他人钱财。宋理宗把彭大雅革职查办,贬为平民,发配到江西赣州。彭大雅在忧愤和遗憾中,离开了人世。

    彭大雅重建重庆城墙后,后来蒙古大军南下时,在重庆遭遇败仗,为南宋政权多存活了40多年。这时,大家才想起彭大雅当年所做的一切是多么的正确。淳祐12年(1252年),宋理宗下诏为彭大雅平反,追赠谥号“忠烈”。川人为感激他的恩德,为他立庙祭祀。

    彭大雅的玄孙彭均祥,明朝洪武年间,先后定居在邻水县石船里老君山坎下龙洞溪、大竹县四合乡彭家坝,在四川留下了大竹彭氏的一个支派。

    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玉珍入川后,至正23年(1363年),在重庆称帝,建立大夏政权。明玉珍的夫人彭氏被立为皇后,儿子明昇被立为皇太子。3年后,明玉珍驾崩,明昇即位。因明昇才10岁,彭太后垂帘听政。

    洪武4年(1371年),朱元璋灭掉大夏国。明昇及彭太后在第二年被朱元璋送到高丽,得到高丽李氏王朝的友好礼遇。明昇被封为华蜀君,享受忠勋世禄。彭太后去世后,安葬在今朝鲜松都万寿山肃陵,建有祠宇。如今,在韩国和朝鲜有明氏后裔4万多人。

    明清时期

    湖广填四川,彭构云后裔人口多

    明朝时,全国彭姓大约有50万人,人口总量仍排在第42位。江西以近19万人口继续成为彭姓第一大省,湖南以6万多人口排在第二位,四川因战乱导致彭姓人口锐减,但仍以近3万人口位列第三位。

    洪武2年(1369年),朱元璋发起大规模移民运动。在北方发动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运动,在南方发动“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俗称“两填”移民运动。

    彭构云第25世孙彭兴、彭原、彭彦等三兄弟,于洪武4年(1371年),从湖北麻城孝感乡率家人迁川,沿途分流,彭彦落业在重庆。彭兴一家,背九显尊神,怀抱公鸡,鸡鸣神定,落籍在犍为县三溪铺,有彭荣卿、彭应祥、彭景和3个儿子,3个儿子又生12个儿子,分衍出八房家庭格局,后世人才济济,衍成犍为的大族。彭原生彭荣祖,该支落业在丹棱县桑黄坝,后裔散居在峨嵋、沐川、仁寿、乐山、眉山等地。

    到了清朝,丹棱彭氏以彭端淑、彭肇洙、彭遵泗等人为代表,成为“彭氏一门六进士,文韬武略震京师”、还出了文举人8个、武举人13个、贡士22个的文武兼备的显宦家族。

    在洪武初年,住在湖北黄州的彭重二,带着家人迁川落业在富顺,后裔散居在隆昌、宜宾等处。万历45年(1617年),住在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王腾乡四十四都棋盘岭的彭之经,迁到筠连县连维新镇和乐义乡,如今后裔有1000多人。

    靖后期,湖北麻城孝感的彭守达、彭守通带着家人,迁居到犍为县山顶一只船罗城的彭家山落业,后繁衍成当地的望族。

    明朝彭姓进士有146人,出了彭时、彭教两个文状元,都是江西人。

    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彭姓人最为集中的江西、湖广有近20%的彭姓人移民入川。其中,从湖北入川的彭姓人,主要来自黄州、麻城、孝感;从湖南入川的彭姓人,主要来自永州、零陵、祁阳、衡阳、麻阳、邵阳、定阳、来阳、清泉、郴县、常守等地;从广东入川的彭姓人,主要来自兴宁、永安(今紫金)、海丰、丰顺、新会、乳原、乐昌、化县、和平等地。入川的彭姓人,大多是彭构云后裔。

    乾隆48年(1783年),湖南零陵县的彭三遵带着家人入川。途中,彭三遵病故。夫人高氏把彭三遵火化后装在罐子里,背着他的骨灰,带着彭乘举、彭乘章两个儿子和媳妇继续出发,落户在南充万家沟,如今后裔上千人。

    彭延年六儿子彭鉴的第23世孙彭东旭,带着夫人彭陈太、儿子彭文友夫妇和两岁的孙子彭锦绣,在乾隆7年(1742年)从广东永安县入川。途中,彭东旭去世。彭陈太带着全家跋山涉水两年后,落业在犍为县中渡口。28年后后,彭文友带着全家迁到孝姑镇百支溪西岸。彭文友的两个儿子生了9个儿子,分衍出九大房,今已繁衍后裔1500多人。

    据初步调查,彭延年的后裔,在乾隆年间从广东迁川的有19支,其中迁居犍为县的有7支,聚居在孝姑镇的有5支。出自彭锐支系的有6支,彭鉴支系的有11支。

    康熙3年(1665年)到雍正11年(1733年)的28年里,彭构云后裔中的彭魁五、彭元六后裔,共有24批次,先后从湖南祁阳、衡阳入川,落业在合川、安岳、潼南、铜梁、宜宾、大足、安居、巴州等9个县。

    在明朝时迁徙入川的彭荣卿后裔八大房人,也在川内有了分衍发展。彭荣卿后裔中的彭可庆、彭可忠,在康熙年间迁居到沐川县新繁乡、炭库乡和犍为县榨鼓乡张家沟。

    彭荣卿第三房后裔、第六世孙彭占魁,在清初带着侄子彭腾龙,迁徙到双流青杠坝(今双流东升镇青杠林村)。道光年间,双流这支彭姓人培养出了四川唯一也是彭姓历史上唯一的武状元、头等侍卫彭阳春。

    彭阳春,又名世阳,道光30年(1850年)考中武进士,廷试时被点为第一名(武状元),授职头等侍卫。咸丰6年(1856年),彭阳春被任命为云南参将,但咸丰帝仍把他留在身边,“遥领外职。”

    咸丰11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顾命大臣肃顺等8人与慈禧争权被杀,彭阳春被疑与肃顺有瓜葛,遭革职永不录用,回到家乡。光绪中期,彭阳春复职,赴云南任参将,几年后病逝,葬在牧马山曾家店附近(今属双流胜利镇),人称状元坟。

    彭阳春有个儿子彭绍暄,但彭绍暄没有子嗣,把同宗子弟彭识君过继为子。彭识君生了两个女儿,没有子嗣。

    清末时,双流青杠林彭氏又出了一个名人彭芬,原名先芬。彭芬考中举人后,被选拔到日本留学。回国后,派到安徽做候补知县。彭芬不想做官,回到双流创建新制学堂双流高等小学堂、双流中学堂。

    此后,彭芬去了成都,进入四川咨议局,后当选为川汉铁路总公司董事局董事主席。宣统3年(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彭芬力争保路,与保路领导人蒲殿俊等“九君子”被赵尔丰逮捕,后被释放。

    辛亥革命后,彭芬提议由川汉铁路股东会出资,修建保路死事纪念碑。纪念碑由彭芬与族弟彭光烈共同选址,最后决定建在少城公园(今成都人民公园)。

    清朝时四川彭姓名人还有金堂(今青白江区城厢镇)的彭家珍。1912年1月26日,彭家珍暗藏炸弹,炸死清朝重臣宗社党良弼,彭家珍不幸被一弹片飞伤后脑牺牲。孙中山追赠他为陆军大将军,并参加了迁葬仪式。

    彭姓人在清朝出了156个进士,4个文武状元,除彭阳春外,还有彭定求、彭启丰和彭浚3个文状元。其中,彭定求、彭启丰都是江苏长洲(今苏州吴中区)人,为祖孙关系。

      此外,全国其他地方的彭姓名人也很多,如浙江海盐的彭孙贻、彭孙遹堂兄弟,抗击沙俄入侵的将领彭春,著名诗人彭兆荪,湘军首领彭玉麟等。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