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大元戎宋公单骑克捷》 及其《生风亭》历史事迹!
  •             《大元戎宋公单骑克捷》 及其《生风亭》历史事迹

    微信图片_20180620232845.jpg

        广东汕尾海丰公平镇风生水起话碑亭,在海丰县公平水库的区域内,有一大片方圆二十余里的低坡地带,叫冷饭埔,其下为冷饭坑。

        这一地带,在民国以前属海丰县石塘都,为县邑东北部的交通要冲,明代嘉靖版《海丰县志》有载:“邑东北四十里为冷饭坑,析为三道”。它北通新田、上护、吉溪、河田、五云至揭阳,东北通三溪、葫芦、八方、后溪、龙潭至惠来,西北通官陂塘、白石、屈龙迳、沙田岭、陈田至归善。

        由于冷饭埔地处丘陵向山区的过渡区域,又有罗畲水、松林水、西坑水、南门水、银坑水诸多溪河在此汇成黄江(1956年河流规划时统称)蜿蜒出海,故先于明代之前就形成了五县通衢、四方贸易的公平古墟,在周边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

        可惜在1959年建成公平水库之后,我们所能见到的地表文物已经不多了,仅在冷饭埔直北古道的平东镇范围内,尚遗存有明代“大元戎宋公单骑克捷碑”及民国时期的“生风亭”。“大元戎宋公单骑克捷碑”是记述官兵剿灭山寇之事而颂立的。

         明末,尽管崇祯皇帝如何殊心竭虑、勤理朝政,但积疾二百余年的大明王朝已经苟延残喘、无药可治。纵是僻居一隅的海丰也不例陷于狼烟四起之中,许多生活艰困的流民依山负险,结伙为寇,给原本处于动荡不安的海丰人民带来更深重的灾难。这伙山寇当中,以活动于海丰东北部山区的曾振之流为甚。曾振之流,重在入城行劫,打杀官兵。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十一月,海丰知县陈振琦(号二韩,浙江天台人,崇祀海丰名宦)赴惠州府议事,由刚从竭石卫(职官经历)到海丰任署捕的林云龙(福建福清人,崇祀海丰名宦)主持工作。山寇曾振获知后,认为林云龙人生地不熟,正是入城行劫之机。十六日,曾振率百余贼人分散化装成畲客或蛋民投墟之状,先后混入海丰东城。待三更时分,以放火为号集合于北门竹子街,而后众贼据“踩点”之处即行劫掠。

        内城守兵见东城四处火光,不知虚实而未敢出击,任由贼人掳去东城家户殷实的男女二百余人。出城之后,贼人把人质集押在一个叫“鳌卵沙”的地方等其家人钱赎。

        县城内外一时人心惶惑,怨叹世道。半月后,知县陈振琦旋回,闻知此讯大为恼火,责令林云龙带领乡勇偕坎下城百总邱应举等官兵前去征剿。不料山寇诡计多端,倚仗有利地形在平岗黄旗岭一带设伏。接驳之后官兵及乡勇陷入重围遭受夹击,死伤近百人,邱应举、林云龙俱战死。

        陈振琦不得不命人增城固围,上报待援。曾振获胜,气焰更为嚣张,四处横加流劫,计有石山、下灶、坪垸、石碑下等十几个村寨遭受涂炭。崇祯十六年(公元1645年)六月,海丰匪情告急,省府遂命广东总兵宋纪亲征。山寇闻知甚惧,准备远遁。宋纪毕竟为行伍出身,足智多谋,武艺高强,他低达海丰后及时与县署谋划剿匪方案,选择好石塘都通向吉康都一处树高林密的路段埋伏。

        布兵完毕,宋纪装束寻常,持刀把箭深入黄羌屯曾振的山寨喊战。曾振见宋纪单骑没带兵士,则率队迎击。几个来回,贼兵被杀几人,宋纪且战且退,曾振火气上盛,难受其辱,率众喽罗追击。

         沿途经下围村、企山寨、官陂塘,到达石陂约林间地带时,突然鼓声擂动,喊杀震天,四周涌现大队官兵。曾振正在惊诧之际,被宋纪一记响箭射穿心窝,一命呜呼,众喽罗被官兵斩获无数。

         随后,官兵乘胜直捣贼剿,剿灭山寇。朝廷为表彰宋纪的功绩,勒令海丰县署在宋纪杀灭贼魁之处树碑记事。这块花岗岩石碑高1.93米,宽0.8米,厚0.16米,嵌于厚0.5米的碑座之上,巍峨耸立,碑面直书阴刻“大元戎宋公单骑克捷处”十个行书大字,上款傍刻“明崇祯十六癸未仲夏立石”等行书小字。

         如今,这块古碑树立在平东镇龙吟塘村西侧公平水库边(今新辟陆港种养场办公室前面)。但由于土地开发致使碑座松动,碑身斜靠,碑面风化严重,极需保护。“大元戎宋公单骑克捷碑“树立时应该有讲究的。它立于这片山坡地的顶部,面朝西南,前是县邑经公平墟通向吉康都上五云洞直至揭阳境的古道。无独有偶,在相距20余米的古道边也存在一座民国时期的建筑物,这就是名闻海陆邑的“生风亭”。或许这片山坡本就是传说中的“金板银槽”风水名地吧,先于民国时代这里就建有几座古墓了。

         民国廿五年(公元1936年),相传五云洞彭氏耆老在往返公平墟过程中,相中此块鹤汀凫渚、风光旖旎的好地方,计量在此建造祠堂,以便联结和福荫散居在海陆邑乐丰公衍派下的几千后裔。动工之后,没想到前方余氏祖墓的后人认为彭家骑龙占穴,两族便执起争端,几成械斗。邻近石陂约约正恐事态扩大,及时向新任县长姚之荣反映此事。姚之荣(1884-1954年,别名子华,广西桂平县人)是开明重教之士,闻后身体力行出面调停,余彭双方族长深为叹服,同意放弃争端另作他议。

    姚并应允彭氏以公益集资之名义在此建亭施茶,造福行人。

          五云洞彭氏后裔散居海陆邑诸墟市,本为宋代潮州刺史彭延年之裔孙,道德彰显,多为义士,不经几月便集成巨资,建成一进三间、左右各设护屋的敞开式茶亭。主体建筑为硬山顶模式,进深6.45米,面宽12.45米,坐东北向西南;茶亭四周茂林修竹,一派苍翠;前方左右有乌面岭及大嶂山朝拱,中间有虎山为笔架,格局开阔,景色秀美。

         横匾“生风亭”三个大字,左右两侧撰联:“地属江东,细观夫竹密松阴,曷俟羊楼资遣兴;亭居海北,只认取泉清水绿,勿须龙井足怡情。

         ”题匾及对联之行书极为俊逸洒脱,均用灰沙双勾刻画在中厅照之上。题匾下方嵌镶五块长1.5米、宽0.56米的青石板碑(现存放在公平镇白马坑村彭氏后人的外墙角),上面阴刻彭氏各方宗亲捐资者及金额。中厅左墙嵌有当时县长姚之荣之示谕刻碑。茶亭内架置石条为椅凳,设有几口大茶缸。茶水费用诸切全由彭氏提供,即彭氏集资建亭时已购下周边几亩田地,食租以供茶亭后续经费,可见当时彭氏倡导者的深谋远虑及古道热肠!生风亭建成之后,古朴大方,环境幽雅,数十年间的迎将送来,为多少亭客挡风遮雨、捎回平安,在民间驿站的史册上记录下彭氏先人的善良美德。这正如公平墟的知名人士彭学林先生写道:“生涯有路志为路,路远山长,长亭过客欣歇步;风雨无情人有情,情浓茶淡,淡茶甘露洗尘心。”时间进入1959年,在大跃进的号角声中公平水库赫然建成,那曾经辉煌的公平古墟及其冷饭埔古道终于被澄碧的积水淹没了,人们又在开始演泽另一场造福桑梓的盛举。

          然而,那古道边的“大元戎宋公单骑克捷碑”及其“生风亭”故址,却永远屹立在乡史的丰碑上,叫人怀念,使人难忘!

    文编作者:陈宝荣



        公益集资修建生风亭茶亭是五云洞受章公后裔,其中一位经理是 二十世彭腾利 号 武腾。 一世受章公后裔 迁移海丰平东上建约山下村的始祖 十六世维穆彭公 出生原址:陆丰五云洞大盛岭牛角巷 迂海丰平东山下村。

    微信图片_20180620232859.jpg微信图片_20180620232910.jpg

         平东陆港种养的范围内,原有海丰县西北驿道经往吉康都及揭西粤东诸县。在此前的文物普查中,驿道边的大元戎宋公单骑克捷碑已列入海丰县文物保护,生风亭(茶亭)列入海丰县文物登记名册。两处文物相隔不及百余米,是海丰驿道文化的重要见证,拟报文化部门核定,加强保护。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