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祖文化

彭家祠印象
  • 彭家祠印象吴赤锋

      烟雨三月的英德,停车在黄花镇坑坝村的村口,行走在流溪旁的小路上。一场春雨,大地蓬蓬勃勃,空气中透着诱人的甜香,仿佛能听见绿叶丛中紫罗兰的呢喃,芳草堆里野白菊的耳语,潺潺流水边迎春花的低笑。那含珠带露绽放着新绿的凤尾竹,也在柔风中多情地招手。

      慢慢儿走到螺山脚下,赫然一座山寨古堡式的大宅耸立眼前,这便是彭家祠。尽管已苔藓斑驳,当年那显赫的气势仍依稀可见。

      螺山并不大,或许就是因了山的形状酷似田螺而得名。彭家祠坐南朝北,依山而建。房屋沿缓坡从山脚直建至山顶,层层叠叠,逐层增高,共有9层。大门内一条石阶盘曲而上,直达山顶,据说共有360级,中间几处仅一小门可通。拾级而上,只见整个建筑外墙坚固,布局精巧,楼台廊阁,因势相连。硬山顶配火锅耳风火墙,用未施釉的瓦当装饰。墙檐下的壁画、灰塑和古老的陶瓷窗花,简约拙朴,颇具岭南神韵,虽历经百年沧桑,不少至今仍保存完好。尤为让人瞩目和惊诧的,是在那重重叠叠的楼宇间山墙上,布满了黑沉沉的瞭望孔和枪眼,高处还设有哨楼和炮台。

      登临峰顶,就是整个山寨的核心建筑彭氏宗祠。宗祠是岭南传统的样式,门额上题着“中宪大夫”四个大字,彰示着彭氏家族曾经的显赫和光耀。宗祠内一方供桌香烟缭绕,中间供奉着三位彭氏先人的画像,顶带官服,正襟危坐,一脸的庄严。宗祠外是一块平地,数株大树,苍劲挺拔,周围是砖石混砌的坚固垛墙。站在峰顶俯视四野,才发现其余三面均是悬崖峭壁,危危乎绝壁之下是一川平地,地势险要无比,俨然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

      本是祠堂民居,却建在孤山之上,与险峻的山崖浑为一体,形成了一座充满军事防御色彩的山寨堡垒,这在岭南建筑中极为罕见。拂去岁月的风尘,分明可以想见它折射出的那段历史风云和沧桑。

      彭家祠建于大清咸丰初年。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此时的大清王朝已是夕阳西下,风雨飘摇。朝政腐败,贪官横行,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为支付鸦片战争失败的巨额赔款,无能的清廷和地主豪绅把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加大了对农民的盘剥。再加上连年水旱灾害,五谷歉收,米价昂贵,赤地千里,饿殍遍野,老百姓挣扎在死亡边缘。咸丰皇帝在1850年继位,金銮殿上的龙椅还未坐稳,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顷刻间,熊熊烈火冲天而起,燃遍了大半个中国。太平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旋后数年间,河南稔军起义、闽南小刀会起义、上海小刀会起义、江西天地会起义、贵州苗民起义、广东天地会起义、云南回民起义……一时间,大清国内烽烟四起。

      就在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际,1851年,在岭南,在英德,一支呼啸而来的武装队伍包围了县城,他们占县衙,杀官军,劫大户,济穷人。一时间,英德城里烈焰腾腾,震撼了十里八乡。平日里威风八面鱼肉百姓的县官惊慌失措,与驻守县城的官军一道,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最终的结果是,官军在惊魂稍定后卷土重来,和豪绅大户联起手来对付这些“土匪”,在血色残阳中收复了县城。

      县城虽然收复了,“土匪猖獗”却着实让彭氏兄弟感到惶恐不安,于是在家乡预作防御,大兴土木,建成了这座自以为固若金汤的山寨城堡———彭家祠。时任英德知县的陶人杰为褒奖彭氏家族收复县城之功,特赐一匾,上书“明义知方”四个大字,高悬在彭家祠那花岗石环砌的大门之上。时值甲寅之秋,公元1854年。

      然而大清国的国运却是日渐式微了。太平天国兴起,反叛遍及南北;湘军由此而起,厘金随之而生;英国与法国组织联军,再次入侵中国,血洗京城;俄国趁火打劫,美国充当帮凶,新的不平等条约一一签订;中国后来的许多变局,实肇始于斯。

      历史关键时刻的关键人物咸丰皇帝,殚精竭虑,却无力回天。他在位11年,天灾人祸不断,“飞蝗七载”,战乱频仍,内忧外患,再加朝政腐败,几乎没有一天安宁的日子,最后还是死在出奔逃避之中。命乎,运乎,可叹复可悲!满清王朝的腐败和没落,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终于引发了中国社会百余年来翻天覆地的大动荡、大变革。

      往事已矣。走进彭家祠的大门,恰似走进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在斜阳余晖的映照下,寻觅和追忆150多年前的这段风云,感受这血与火和青山绿水的交织,领略这沉实的历史况味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的相融,给人无限的感慨。此时的彭家祠,乱云飞渡,暮色苍茫,人去楼空。终究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空留下历史硝烟,斑驳痕迹。

      唯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至今仍屹立于山头,成为英西峰林旁一道亮丽的风景。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