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祖文化

彭 浚 家 世 简 介
  •   彭浚,字映旟,号宝臣,行三。湖南衡山黄梓堂人(今衡东县珍珠乡黄子堂村)。据黄子堂彭氏2000年淮阳堂六修族谱齿录彭浚条记载:其生于清乾隆三十四年乙丑(公元1769年)七月十九日寅时,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年)十月初七日申时殁。而据彭浚自己填写的乙丑科会试珠卷出身里,其生日是“乾隆癸巳七月十九”即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日月一致,年份相差4年。一般情况下年份自己是不会记错的,故应该以后者为准。享寿60岁。

        他是优贡生,民籍。镶黄旗官学教习,曾在千年学府的岳麓书院读过书。嘉庆三年(1798)湖南优贡第一名,五年恩科顺天乡试第六十名,十年(1805)会试中式第二百四名,复试一等第十六名,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奉天府丞,太常寺少卿。工书法,继承了家学,大字仿颜真卿,书气酷似米芾。当过还是太子时旻宁(道光皇帝)的书法老师。故有“天子门生,门生天子”的美誉。

        据北京国子监孔庙、《中国历代文状元——史料》记载,彭浚的主要功名仕宦如下:

        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科进士第一人。

        嘉庆十年,钦赐彭浚一甲一名进士及第,受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嘉庆十六年,彭浚任会试同考官、协助会试。

        嘉庆十八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任右春坊、左春坊赞善,中允,翰林院侍讲,咸安宫总裁,教习庶吉士等职。

        嘉庆二十三年,彭浚散馆考试时列为三等。因此,降职为户部员外郎。

        道光元年(1821)彭浚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

        道光三年,大考之后升为内阁侍读学士,太常寺少卿、官至奉天府丞、兼奉天学政。他出任奉天学政时,改革陈规陋习,捐银建棚,学风为之一变。

        道光四年,彭浚回乡服丧。七年复职起用。

        道光十一年,彭浚充顺天府丞兼学政。官至太常寺少卿。

        旋脚疾辞官回乡。1833年冬六十岁时病故。

        彭浚为官一生,多次典试、督学。每每重在人才选拔。道光年间,他辞官回乡后,置义田,以田获利资助学子。彭浚济人利物,尽其所能,深得百姓称赞。

        彭浚的家世是江西宜春合浦彭氏始祖构云公孙子伉公(唐贞德七年进士)位下十代孙、泰和月池始祖朝奉郎彭九的后裔。九公的五代孙彭仲文宋登进士第,任湖南茶陵州守,留家州治南十里的黄堂。仲文公次子思贤公,进士,监察御史,居邑东秩堂,其八代孙友良公明永乐初年从茶陵秩堂迁往衡山王子塘。彭浚是友良公第14代孙。

        彭浚的家世从远祖彭构云开始,历经数迁,由宜春徙庐陵再迁泰和白下街口、寻迁月池、又迁茶陵,最后定居衡山黄子堂,家族不断扩大。他们奉尊的是宜春祖、泰和始祖、茶陵开基祖、衡山始祖,脉络分明。迁居衡山以后,人才隆兴,彭浚嫡系祖上有邑庠生高祖、经魁曾祖,太学生祖父、父亲,仕宦仅有曾祖为教谕,呈现出功名仕宦雏形。在堂系家族范围里已有一名进士、二名举人、八名生员,二名教官、一名知县、—名从九品、一名候选教谕,余大多业儒,可谓人才济济。

        可贵的是,彭浚上三世族人中四人有著作行世,显示了书香家族的成型。通过联姻社会关系圈逐渐扩大,而在地方绅士层次中联姻,为自己家族的社会地位巩固打下根基,成为大衡山彭氏,乃至衡山儒林之核心。彭浚从默默无闻到大魁天下,理当是泰和派和湖南彭姓的佼佼者,也是湖南人才的标志性人物,现在岳麓书院的人才介绍中还有他。

        彭浚嫡堂叔叔彭传忠,字华诚,号勉耘,行十六。著有《火门心法》行世,《勉耘草人物摘要》,惜未梓。传忠历时八年,呕心沥血写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彭氏源流序》。是序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泰和派、兼顾其他派系在湘、赣西的世系及分布情况。被80万江西泰和月池始祖朝奉郎九公的后裔捧为谱学里的“圣经”。但传忠仅48岁而英年早逝,正如其在是《序》里所言:“人能行此家庭不朽之事,世即奉彼为天壤不朽之人。而不朽之文,遂与之而永”。
        彭浚及其家族五代书香,四代官宦,成为泰和桃源、月池派显赫的家族之一,与同支派系的另一显赫家族——湘军著名将领彭玉麟先后辉映湖湘大地。但其取得的功名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儒家基本的传统素质。牢记夫家门之兴败,由子孙之贤不贤,不由子孙之显不显之格律。是族由吴入楚,历数百年,农者、秀者、衿者、宦者,古义蟠固,蔚为地望。意茶陵始祖仲文公,宅心慈祥,爱民利物,多阴德欤!抑征君公隐居宜春,秉节蹈义,而裕后者远欤,不然何以几经代更,愈久愈盛。若是后之人尚务忠信以培之、问学以充之:修於家为孝子、为顺孙;行於乡为端人、为善士;仕於国,为忠臣、为廉吏。则百世而下,表为我氏之贤、光斯谱矣。

        光绪三十一年谭延闿为茶陵秩堂《彭氏宗谱》撰序言:“彭氏於东南为巨姓,然东南族姓之蕃,推湖湘最盛,而湖湘支派之出,又推茶陵秩堂最多。余在长沙总祠见同姓应试士子,秩堂派十尝六、七,其后游都城者秩堂近半也”。黄子堂彭氏来自秩堂,良好的求学之风得以传承。
        又据彭传忠撰写的《彭氏源流序》曰:“次思贤,登进士官监察御史,徙居秩堂。明内阁学士解文毅公过秩堂作诗云:“莫道秩溪无好景,五更犹听读书声”。洪武时,我友良祖犹住秩堂,丁兵燹、差赋重,祖茹茶聂檗,勤课读每至夜分。文毅公之言盖记实也”。

        由此可见,彭俊家族的崛起,是由小到多,从量到质的变化,是其必然的结果。友良公徙居黄子堂时,基本是一个农民,只有在为生存而劳动的余暇才能读书。过了二、三代,随着积累走向耕读之路。再经几代人的努力,只从事农业生产管理,而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读书以求取功名。充分说明一个家族的兴起,非一、二代的努力就可以心想事成的,而是要经过五、六代,甚至有的要经十余代的奋斗才会有结果!故这份果实通过积淀而显得厚重!


                                       平之依其2007年3月19日“彭浚简介”一文改写

                                             2012年6月20日於石鼓书院旁小斋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